少年騰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六十三章 價值論,從縣令到帝師,少年騰飛,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了金風樓那裡做掩護,就算有人想要做些不利於隆慶的事,也可以做假身之計。所以隆慶在驛館住得舒服,不受約束,還有人可以說說話。
驛館的人並不知道跟著秦大人一起入住的這個人就是太子殿下,只當他是官員的跟班。
而這位張大人也是今天剛剛進了濮陽城,找了驛館來歇息。
張大人向秦朗抱了抱拳:“沒想到還是同住一個驛館的朋友,多有失禮,萬望勿罪。”
接著他又道:“鄙姓張,名何,西山人。”
他刻意忽略了官職沒有介紹,聽廚子對他的稱呼,顯然也是一位官員,不奏朗還是客氣的回應道:“在下姓秦,名朗,武陵人。”
隆慶沒有參與兩人的談話,就那麼笑吟吟的站在旁邊看著兩人寒喧。
張何看了看秦朗掛在門旁的魚竿等漁具說道:“秦兄也喜歡釣魚?”
秦朗咳了一聲說道:“沒錯,武陵人捕魚為業。”
張何笑道:“哦?原來秦大人還是位漁翁,倒是失敬了。”
因為廚子王三的介紹,張何知道秦朗是個官員,又難得有釣魚的愛好,就想親近親近。不過秦朗倒是沒有這個想法,釣魚受打擊,買魚裝逼被拆穿,實在沒什麼好說的。
很快到了吃飯的時候,驛館不像酒樓,並不分什麼包間,統一都在驛館的大堂裡就餐。
大堂裡有三五張桌子,不過驛館現在住的人極少,只有秦朗、隆慶、張何這幾個人,剩下的就是驛丞和廚子等人。
這麼幾個人就沒有分桌,把所有的菜都擺在了一個桌子上,每人裝了滿滿一碗豆飯,就算是晚餐了。
秦朗端起碗看了看,以水稻豐產著稱的濮陽,縣驛館裡也並沒有全是稻米,而是豆子煮小米和黃米,小米、黃米少,豆子多,滿碗看起來幾乎全是豆子。
魚倒是做得很新鮮,王三的手藝真不是蓋的,做得又快又好,魚處理得也非常乾淨。
秦朗拿回來的四條魚做了兩道菜,一道是魚湯,另一道也是魚湯。
張何拿回來的魚大大小小都有,但是都不太大,最大的只有巴掌大小,遠遠比不上秦朗“釣”回來的大魚。
所以王三就把張何的魚做成了魚醬,端上桌來。
這個時代大魏百姓最常吃的還是豆飯,菜就是秋葵。
秋葵這種植物結出來的果實有點像辣椒的形狀,但是一點辣味都沒有,反而粘粘的,不太容易入味。
隆慶也端了一碗豆飯坐在秦朗的身旁,一個勁兒的往碗裡舀魚湯。
他現在腦袋裡轉的還是秦朗臨走之前說的那套“價值論”,但已經根據自己的理解拓展開了,可謂天馬行空,四處套用。
無論看見什麼,都去思考能創造出什麼新的價值。
隆慶喝了一口無比鮮美的魚湯,讚道:“真是好吃,這魚做得不錯。”
王三咧嘴笑道:“不是老哥我誇口,濮陽的魚蝦都有不少,我常常做來吃,這做魚的手藝不敢說全濮陽第一,也差不多。”
隆慶喝了一口魚湯又問秦朗:“秦大人,依你的價值論來說,這魚有什麼潛力可以挖掘嗎?”
他的問話讓秦朗愣了一下,什麼叫“你的價值論”?敢情自己胡亂說了幾句,就成了什麼論了?
可是仔細一想,也不算出格。
一種能夠套用到各種社會生產實踐活動上的理論,叫做價值論似乎也沒什麼毛病,而且現在還真沒有人提出過這種模式,秦朗算是第一個。
如果按照“價值論”來說,魚的潛力還是不小的。
秦朗也來了興趣,試著按照那個農業非獨立的理論去套用,說道:“魚煮來吃,當然還是一種浪費,因為魚的更多價值沒有挖掘出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