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來敲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義利,大明文魁,幸福來敲門,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朝鮮當時的儒家學說分為李珥李粟谷的畿湖學派。

以及李滉李退溪的嶺南學派。

這兩派由學術分歧,而引申為政黨鬥爭。

李滉的觀點,承自朱子理學,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深信朱子深求其意’,故而他的學說與理學一樣,主張的是理極無尊對。就是理是至高無上的,理髮而氣隨,這就是理氣互發之說。

而李珥的觀點,則是明確反對老師李滉的主張,他認為理氣就猶如陰陽太極一般,互為始互為終。

李滉繼承而發展了朱子學說,而李珥則提出了質疑。

當然為何從理氣之論,而引申為政黨之爭呢?

那下面要一步步說,理氣之論可以引申為義利之辯,王霸之辯,知行之辯。

李滉學說看來,知是理,行是氣,先知後行。

而李珥學說則,人有三等認知,下者讀書明理,中者讀書而思明理,上者躬踐其事而得真知。

此外還有天理人慾,道心人心等等,都從理氣之說而發端!

而在義利之說上,李滉學說則是認為義是理,利是氣,如此就應該以義導利,以義制利,而三綱五常是恆久不變的真理。

而在李珥看來,應當義利並舉,比如老百姓吃不飽飯起來造反,在李滉學說看來就是不義之舉,但在李珥看來老百姓有吃飽飯的權力,民窮財盡則勢必為賊。不可單純以道德來衡量,而是應該以民為本。

所以說兩等學說都是有一套獨立的邏輯架構的,而這些獨立邏輯也是他們用之治理國家大事的理論根據。

因此林延潮說義利之爭,可以引申到義利,王霸之辯上,由此李德馨乘機抓住機會質疑。

所以到了李德馨質疑明朝出兵救援是為了大義,還是私利時,大多數人下意識的觀點就是利是不對,應該是因義而興兵。

這也是柳成龍,李德馨方才鋪墊的原因所在。

柳成龍,李德馨認為自己佔據了大義的高度,但林延潮聞此卻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柳成龍道:“李大人之言雖是冒失,但也不是沒有道理。而今大人若以出兵替鄙國抵禦倭寇之恩,讓我分國?不知是否是挾恩之舉呢?”

眾朝鮮官員們紛紛言是。

屋子裡一派附和之聲,他們雖用朝鮮官言低語,但意思都是支援柳成龍的無疑。

林延潮始終保持著平坐的樣子道:“柳左相,好比有位孤寡老人,屋子年久失修,遇雨則漏。一位後生心生憐憫為其修補屋子,不取一分一文。而孤寡每日修屋之後,老人給後生以金錢,如此我等可以為後生是貪圖錢財嗎?”

“再譬如老人只給後生一碗飯。如此我等可以為後生是貪圖一碗飯嗎?或者老人不給一碗飯,只是些感激之語?難道我等可以以為後生是貪圖老人給予虛名?”

“何為義?義就是合宜,合宜就是合乎於人心,這才是禮字!到底是給予金錢,給予飯食,甚至感激之言,不是看後生要多少,而是當看老人能夠給多少?”

林延潮身旁陳濟川,吳幼禮都是點頭。

而柳成龍等朝鮮大臣,則是無不羞愧。

林延潮正色道:“今日我大明興師討伐倭國,挽貴國於水火之中,爾以為我朝天子是貪圖朝鮮之感激?或是區區一碗飯食嗎?如此致我大明皇帝於何地?”

李德馨正要俯身再度道歉,柳成龍卻伸手一止道:“上使之言,句句不離義利並舉,這是一分為二,而不是合二為一!難道上使可以否認義利之間,義在利先,以義導利嗎?”

面對柳成龍的質疑,林延潮失笑道:“柳左相,又說回到理氣之辯嗎?”

“聽吾一言,朱子曾有云理有動靜,何為動靜呢?就如太極之有陰陽一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乞丐皇子復仇路

假斯文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