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來敲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百二十章 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大明文魁,幸福來敲門,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事,從來也不放在林延潮之心上。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方才是事功之所在,”林延潮望著春雨自言自語道,“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萬曆十一年的一月已是過去,現在到了二月,下了好幾場春雨,雨水如膏滋潤田土。

這正是萬物生長,百姓興作的好時候。

身為代理知府,眼下襬在林延潮面前兩件事。

一是興河工,二是勸課農桑。

勸課農桑為地方官員政務第一事,對於一個農耕文明,勸農之事有多麼重要自是不用多提。

甚至連天子也要每年一次‘種田(耕籍禮)’。

為了勸課農桑,林延潮也沿用了地方官員故智,那就是緩理徵徭詞訟,設立三個月的免訟期。

林延潮釋出自己暫為一府太守的第一條政令——勸農書。

這勸農書,既是法令也是教化,地方官常作一勸農書,以教諭約束百姓。

詩經裡有云,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嘗其旨否。禾易長畝,終善且有。曾孫不怒,農夫克敏。

說得就是周成王勸農。

不過後來的勸農書,一般都流於形式,官員自以為寫一篇勸農文,就盡了‘勸課農桑’的職責,忽略了真正勸勉農事的本意。而且不少官員所作的勸農文,更是注重文辭華美,甚至堆砌詞藻,讀來佶屈聱牙,忘了這文章是寫給不通文墨的老百姓看的。

萬曆十一年,開春之時,歸德府的歸農書,由林延潮親自起草,下告閤府官員百姓。

此勸農書張貼於各縣縣城,每個村集的申明亭,道路的路亭上,告知全府百姓。

歸德府考城縣。

一輛馬車在路上行駛。

馬車裡坐著是袁家三兄弟,他們是來歸德府拜見林延潮的。

三兄弟一路上都在閒聊,袁宗道問:“昔日宋玉有言,有人歌於楚國都城郢中也,其始唱《下里》、《巴人》,歌而和之人有數千之多。”

“之後唱《陽阿》、《薤露》,能唱和之人,只餘數百人之多。”

“再之後唱《陽春》、《白雪》,能唱和之人,只剩下數十人。”

“所以宋玉說其曲彌高,其和彌寡,他說聖人之行,瑰意琦行,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之所為。”

“你們以為天下何等文章為第一等?”

袁中道笑著道:“我明白了,大兄,你想說在老百姓眼底,下里巴人最好,在士人眼底陽阿薤露最好,而在方家眼中陽春白雪最好?”

袁宏道道:“然也,於世俗之人眼底,陽春白雪奏得再好,他們也不能領悟,那麼如此曲子再妙與他們何用?”

“所以當然是下里巴人最好,這就是陽明子所言的心外無理。故而文章之道,要名傳天下,還是從下里巴人中取。”

袁中道卻道:“此言差矣,文章好壞是由士人傳唱開的,故而應是陽阿薤露。”

袁宗道道:“錯了,錯了,以你們之見,街邊那些市井風月之文,讀者甚眾,那不是天下第一妙的文章?”

“文章之道,形而上也,在乎文者之本心,豈能媚俗於讀者,受惑於吹捧者眾也。此非以文教化之道。”

袁宏道不服氣地道:“談及教化,就算沒有下里巴人,百姓不會由陽春白雪而知禮樂,倒不如循序漸進,由下里巴人而及禮樂。”

袁中道亦反對道:“還是陽阿薤露最好,雅者不厭其俗,俗者能見其雅。”

三兄弟各執一詞,說著說著。

突然數道滾雷悶響,狂風席捲,然後噼裡啪啦一陣大雨降下。

車伕道:“三位少爺,雨太大了,前面有個路亭,我們避一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流放到北涼,我成了鎮北王

八千里雲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