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來敲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海漕,大明文魁,幸福來敲門,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249章 海漕
卻說翁正春,史繼偕,畢自嚴三人因漕兵徵用船隻,不得不中途下船。
這時候已是初冬了,若是趕不上明年一月到京去禮部報名,無疑將錯過了這一次會試。
幸好畢自嚴是山東本地人士頗有人脈,畢自嚴的父親名為畢木,以詩書傳家,被朝廷授以儒官,畢木有子八人。畢自嚴為第四子,他的兄長三人分別名為自耕,自耘,自慎,到了他名為自嚴。
畢家乃是當地大族,畢自嚴求助地方後,當地父母官賣畢家的面子,當即以官方名義僱到了一艘船。
同時地方官還知道有兩名福建舉人與他同行,此人也是極會做人,僱了船還給船上配了聽差,廚子,可謂周到極了。
三人坐在船上往北而去,他們一面攻讀經史,切磋學問一面討論時事,針砭時弊。
翁,史二人經史功底雖高,但論及通曉時務卻遜色畢自嚴多了,故而眾人互有長短,也是相互佩服,最後意氣相投。
經過這同船後他們倒是結為了極好的朋友,一起約定將來若有高中之時,一起為社稷天下作一番事業。
一路無話,他們抵至了滄州。滄州乃運河上要緊的水旱碼頭,也是名勝之地。
三人抵此後,畢自嚴對翁,史二人道:“滄州自古乃是黃河入海之州,黃河改道之後,這故道即成為了沃野,此為滄海桑田是也。”
說到這裡,畢自嚴也感慨道:“不過自運河取道於此,河道愈加淤塞且水高於地,而此地地勢東高西低,一旦河水潰決,即氾濫千里,良田浸泡為鹽滷之地,放眼望去遍地都是浸滿在洪水之中的蘆葦和茅草,故而此地又名為長蘆。”
說到這裡,畢自嚴道:“不過滄州尚武之風極重,東漢時渤海太守即感民風彪悍,勸百姓賣刀買犢,賣劍買牛,可惜百姓不聽從,故而我們還是在船裡讀書,少走出船外以免招惹不必要的是非。”
翁正春,史繼偕都是稱是。
這時候運河水淺,船行得極慢,必需僱人拉縴,當即船家下船與縴夫們講價錢。
翁正春不是第一次進京趕考,知道這運河縴夫,以及漕船上的水手舵夫都是魚龍混雜之輩。
縴夫不用多說,而漕船因為運兵大量逃亡,故而到了萬曆朝時漕軍不得不從民間僱傭水手舵夫充數。
而縴夫水手舵夫之間也有幫派,大多以地域,信仰劃分,每年漕運過後,他們都是聚眾而居如此竄連一起,遇到什麼事情也是由幫派出面打理。
因此船老大也不會壓價太狠,他與這些縴夫們討價還價一番,便給了銀子讓他們拉縴。
纖頭拿錢後即召集了在岸邊或坐或立的縴夫,讓他們按序準備拿籌。
縴夫聽得有活幹,當即上百號人排好了隊。
這些縴夫看去雖是精瘦,但都有一身的氣力,他們將腰肚間的草繩重新捆了好幾圈狠狠地勒緊後,脫去上衣即來到船邊拉縴。
每個縴夫必需走一段路,待筋疲力盡了去纖頭那邊拿籌,若是半途沒了氣力,則不給籌。
如此船就這樣慢慢悠悠地行走在運河上,拿到籌的縴夫先坐在一旁歇口氣。
船雖行得慢,但還算穩當,運河兩岸也沒什麼景色,都是長滿蘆葦的荒灘。翁正春三人正要回船艙讀書,卻看見運河前頭行來一名官差,以及一大群縴夫。
“誰叫你們漕幫來這裡拉縴了?前面的漕船都堵在河上動彈不得。”
運河旁的縴夫聞此都是一動不動,一名纖頭出面道:“差爺,不是我們不肯動啊,你看這都接了生意總不能不做吧!”
“什麼不做,這河上的生意,自有德州幫的人去幹,你們去拉漕船就是!”
這名官差身後那些縴夫都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