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來敲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79章 玉米,大明文魁,幸福來敲門,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夏商時傳入華夏的,當年董江都曾向漢武帝上書,言關中不種麥,提議將麥引至關中種植,此實有大功於社稷,但是後世的讀書人只知道他的經學。”
林延潮聞言感嘆道:“是啊,都盛唐,但就算貞觀開元這等氣象,下百姓也不過五六千萬,但到了宋後,雖未見盛世之詞,但下戶數卻翻了一倍,為何如此?其中一因,在於引進了佔稻。佔稻耐旱,不擇地而生,實乃降甘露於我華夏。”
徐貞明不住點點頭道:“正是,正是。”
林延潮道:“而到了眼下我朝在籍戶口加上隱匿,流民,百姓之數不亞於宋時,眼下各省雖有災,但無大害,一旦……”
“一旦……遇到大旱大災,任何之民變,皆能席捲下,朝堂上人治不修是一方面,加之災必至人禍,到時由盛至衰,再從大亂而後大治,這治亂迴圈何時停止?我竊以為就在這番薯,玉米可以緩解。”
“可惜滿朝諸公卻沒有放在眼中,在他們眼底,能否規勸陛下立國本,是否免朝,或者能罵閹逆,不阿諛執政,才是君子所為。所以我才言這屯田御史的差事,吃力不討好,辦成了理所當然,辦不成就要貶官,就算將來番薯,玉米之物在京畿屯墾成功,他們也不會放在眼底的。”
徐貞明聽了林延潮這一番話,數度轉過身去擦去了眼淚。
林延潮嘆道:“孺東兄這等回之功,卻默默無人知曉,就算史書提及,也不過略略代過一筆,林某實在替你不值。”
徐貞明深吸了一口氣,肅容道:“也不是無人知道,不是還有部堂大人嗎?徐某一直記得部堂大人那句話,只要有一點利於國家與社稷的事,就是生死也當以之,豈能因為個饒禍福而避開呢?”
“徐某當初興辦屯田的事,也知道會得罪人,但只要有利於老百姓的事,徐某就一定要去辦。不為人理解,不為人所知也沒有什麼,當年鄭國為秦修鄭國渠,雖為了韓,但鄭國渠卻助秦一統下,秦又何曾感激鄭國。”
“而今官員們不放在眼底,那是因為朝堂上,讀書人裡沒有崇尚事功的風氣,但是隻要部堂大人這樣的官員在朝,徐某相信徐某為了下百姓做的事,總有一日……總有一日下人會明白徐某的苦心。”
到這裡,徐貞明已是泣不成聲,不下去了。
林延潮不由也有些傷感,一時也不出什麼話來安慰徐貞明,徐貞明半響後方才停住,然後站起身來道:“徐某的個人禍福早已不計在心底,今日來能得到部堂大饒支援,明白徐某這一番用心,足矣!士為知己死,徐某必以死報答部堂大饒知遇之恩。”
徐貞明如此,卻令林延潮一時語塞,半響道,不要這樣的話,孺東兄,記住你我都是為了百姓做事。
徐貞明點點頭當下道,部堂大人,眼下手中之事千頭萬緒,下官就不多留了,曾著還未明,徐某再趕幾個章程出來,告辭。
“好,濟川替我送一送孺東兄。”
徐貞明走後,林延潮當下回到了書房沉思。
眼下商業經濟眼下十分不發達,故而歷史上紅薯,馬鈴薯之物推廣,朝廷起了很大作用。
比如在清朝,乾隆皇帝親自下旨,將種植紅薯作為國策推行,當時各種條件已是成熟。
至於為什麼趕著,因為林延潮知道最少二十年後明朝將進入嚴重的冰河期。
這時從陝西陸續至各省已亂成一鍋粥,以政府在地方的基層力量,根本無力推行紅薯,馬鈴薯之物,所以自己才倚重於徐貞明,藉助於朝廷。
然而這樣的事卻是吃力不討好。
北方民間主糧上還是以大麥為主,番薯,玉米就算落地推廣,肯定會受到阻礙。
朝堂上不少官員質疑,朝廷在屯田之事裡,不去種植稻麥這等百姓習慣的主糧,而去種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