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七十七章 煤鐵,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它的重要性遠勝於其他金屬,可以說是製作鋼材的最佳選擇。

只能說,如果什麼時候大明能夠完全利用鎳、鉻、鉬、鈷這些金屬,也就足夠把其他國家當原始人打了,因為對於其他國家來說,還停留在無法熔化鋼鐵的技術水平,能夠把其他高熔點元素融入鋼鐵,製成戰爭武器的大明,那簡直就是.天外科技。

湯山一行,姜星火收穫頗豐。

緊接著,他就馬不停蹄地繼續去視察工部下屬的冶鐵場和工部兵器局開闢的鑄炮所。

隨著工業革命裡輕工業部門的規模增長和產品大規模出口的實現,現在姜星火開始更加重視重工業部門的改進了,煤鐵不分家,看完煤,自然要看看鐵。

而“鹽鐵專營”這四個字,不是白叫的。

實際上,冶鐵業的規模雖然不如製鹽業那麼大,但管理模式,基本上是一模一樣的,按老朱的規矩,這都是國家專營,有專門的人作為鐵匠承擔相應的生產任務,並且子孫傳承世襲。

那麼鐵是國家專營,民間會不會無法出現像是食鹽一樣的情況,官營的冶鐵業無法滿足百姓正常的使用需求呢?

答案可能比較出乎意料,不會,而且大大富餘。

大明全國的官營冶鐵場,現在每年的鐵產量換算成噸的話,大概是八九千噸的產量水平,哪怕是最高的年份,也沒超過一萬噸這個門檻,但就是如此,還用不完的用呢,到了洪武中後期的時候,每年鐵產量都會積壓,最多的時候積壓大概小兩萬噸,也就是兩年多的全國鐵產量富餘了.為了使用掉這些富餘的鐵產量,老朱下詔官營冶鐵場停止冶鐵,停了足足八年之久,然後又開始煉,結果短短兩年,又積壓了小兩萬噸。

這回老朱沒法了,直接下詔官營冶鐵場都停止冶鐵,民間如果有需求,就自己煉去,但國家要徵收15的冶鐵稅。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民間沒什麼用鐵需求,基本都是打農具、菜刀、鐵鍋之類的,這些東西根本不需要用好鐵,只需要用白口鐵糊弄一下就行了。

現在大明官營冶鐵場的主要的鋼鐵需求,其實都是軍方提供的,包括刀槍、甲冑、箭頭、火銃這些。

工部的冶鐵場裡。

巨大的鍊鐵爐已經被點燃了,溫度很高,幾十號漢子打著赤膊圍著爐子轉悠,忙碌得熱火朝天的。

“快了!”

“再堅持一下就可以了,你們看!已經快成功了!”

伴隨著各種歡呼聲,爐子的裡面開始出現黑紅色的雜質。

這就是煉出來的廢渣。

姜星火等人是悄悄的進來的,並沒有打斷這些工匠。

他觀察了片刻,大約就看出門道了,這應該是坩堝鍊鋼法的變種,但問題是鋼的熔鍊溫度是1500度以上,生鐵1200度以上,小坩堝耐火,可產量不行,起碼要達到1600度,鋼才能融化成鋼水,這種大爐子是做不到的。

“這是方爐,煉的是鐵水。”

旁邊工部的隨行官員解釋道。

果然,是鐵水,而不是鋼水,說明溫度達不到1600度。

這種開放式的鍊鐵爐,雖然有人力與畜力鼓風,但是光用眼睛看就知道熱效率不高,沒有辦法有效聚熱與留熱。

之所以需要轉爐鍊鋼法,是因為液態鋼(鋼水)的關鍵是爐溫要高,事實上,在古代的東西方,是都沒有液態鍊鋼的,要製造鋼材,只能透過熟鐵滲碳的笨辦法獲得,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隨著平爐發明才有液態鍊鋼,才能開始快速高效地大規模製造鋼材。

因此,這些人是在冶煉熟鐵。

別看熟鐵是“鐵”而不是“鋼”就小瞧這種技術,實際上,熟鐵的熔點不僅遠超生鐵,甚至比鋼還要高,所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貞觀榮耀

陳叔摯

特工王妃:冷傲王爺腹黑妻

尛羽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