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七十六章 礦藏,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著的布團。

他們在礦坑最深處的地方找到了這個,當時便立刻大喊起來。

誰知道,在他們要出來的時候,外面竟然出現了落石。

所幸的是,他們都及時縮回礦道躲了過去。

葉宗行接過布團攤開仔細檢視,這是一塊很粗糙的石料,上面滿是裂紋和黑色的痕跡,而且似乎已經埋藏了很久。

返回:(4)\/

但他打量著石料表面上密集的裂痕,心中忽然冒出一個念頭。

葉宗行用力地擦了擦,果然。

“鱗片石墨!”

“啊,真的嗎?!”

“老天爺,是這麼高品質的石墨?”

旁邊的礦工聽完之後,全部興奮起來,紛紛朝這裡走來,想要近距離觀摩一下。

根據文獻記載,應劭的記述漢代“尚書郎起草,月賜隃糜大墨一枚,隃麋小墨一枚”,計然說“石墨出三輔,上石價八百”,就是指隃麋墨,隃麋墨是漢代被人推崇的優質墨。

而石墨在使用時要用研石在硯中將它磨成粉末,再兌水稀釋成墨汁,這東西,看起來就像是石墨礦石最初的樣子。

事實上,石墨的確是很珍貴的資源,也是一般人無法染指的,因為在華夏古代,制墨業這是跟造紙業幾乎同等重要的行業,由於雕版印刷技術的大發展,以及科舉考試規模不斷擴大,成千上萬的讀書人為了應考做官而讀書、寫文章,他們需要大量的墨筆文具,江南許多地區都有了制墨手工業,但石墨在江南的產量卻不算豐富,如果在離南京近在咫尺的地方,發現的不是煤礦,而是石墨礦,那價值可就相當可觀了,畢竟這是一座山的體量!

從科學角度來講,石墨是有機成因的碳質物變質而成,最常見於大理岩、片岩或片麻岩中,煤層可經熱變質作用確實可以部分形成石墨,除此以外,還有一種石墨則是火成岩的原生礦物,湯山他不知道有沒有火成岩,但確實存在這種可能。

鱗片石墨,按理說跟這個看起來也挺像,因為鱗片石墨是晶體呈鱗片狀,這是在高溫高壓下變質而成的,有大鱗片和細鱗片之分,此類石墨礦一般品位不高,但它是自然界中可浮性最好的礦石之一,經過多磨多選可得高品位石墨精礦,這類石墨的可浮性、潤滑性、可塑性均比其他型別石墨優越,因此其價值最大。

但姜星火看著這礦石,卻總覺得不對勁。

“難道是……”

姜星火把礦石從葉宗行手裡拿了過來,用手扣了扣,然後又仔細地觀察了片刻,說道:“不是石墨。”

“不是石墨?”

葉宗行有些愕然,而旁邊的礦工們,也都不太敢相信。

畢竟,這東西看起來就是石墨。

可既然國師說不是了,那別管是指鹿為馬還是啥,他們也不敢說個“不是”不是?

但姜星火很快就說出了自己的判斷,他抬起頭對眾人說道:“這種礦石不是石墨,而是叫做輝鉬,是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礦藏,價值非常珍貴。”

事實上,煤礦的伴生礦,通常有鎳、鉻、鉬、銅、鈷等元素,而伴生金屬元素的分佈要麼是塊狀分佈,也就是伴生金屬元素集中在某些煤層和煤塊中;也麼則是垂直分佈,也就是伴生金屬元素分佈於地層厚度範圍中,至於均勻分佈的機率不大。

而伴生金屬元素是遷移的,整個過程是一個複雜的物理化學反應過程,其遷移規律也十分複雜,但不管怎麼說,都應該是連續有規律的,也就是其遷移效率受到伴生金屬元素和以及煤類材料複雜結構和內部空隙結構等影響。

無緣無故出現石墨礦,是極為反常的一件事情。

所以姜星火根據觀察,確定了這不是石墨礦,而是輝鉬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