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8章 雙贏,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法士紳”,就意味著朝廷認證他們跟白蓮教沒關係了。
雖然朝廷有最終解釋權,可以選擇秋後算賬,但在當下這個兵荒馬亂的年歲,這無疑是一道不見得徹底靠譜,但是卻心理安慰效果極強的護身符。
朝廷相當於用他們捐獻的糧食,給予了他們特殊權利。
至於為什麼會這麼做呢?
“敢問國師,既然有‘守法士紳’,可有‘不法士紳’啊?”
領頭的潘氏族長謹慎地問道。
“自然是有的。”
姜星火緩緩開口道:“凡是有功名士紳符合以下條件的,都會被納入‘不法士紳’名單,有功名的一律革去功名,直系子孫後代不得參加科舉,相關財物以貪贓枉法罪論處,還要追贓其拖欠和根據拖欠時間產生的息率。”
“第一,直接參與或間接資助叛亂;第二,包攬佃農、自耕農繳稅錢糧;第三,帶頭抗糧。”
這便是之前姜星火所提出的稅改方案的前置步驟了。
姜星火打算藉著這次機會,不僅要做到從田土中釋放農民,而且也要把地方稅改也給鋪墊好,如此一來,“攤役入畝”、“以工代賑”、“地方稅改”,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江南士紳對地方的控制力和影響力,自然會大大減弱。
而這個契書的核心內容,也就是“以工代賑”的核心內容,也就是相關人員,卻提的頗為含湖,且藏得很深,不易察覺。
契書的第三頁明確寫了“各家守法士紳所屬佃農若參與白蓮教民亂,則視為叛軍之一員,需交由朝廷處置,守法士紳不得干預。”
這不由地讓士紳們仔細琢磨了起來。
參與白蓮教民亂的成員,無非就是幾類人。
首先當然是白蓮教徒,這些教徒多為商人、手工業者、市井無賴、江湖遊俠。
其次,就是徹底活不下去的自耕農,直接捨棄了土地跟著亂軍求一口飯吃.這種非常少,因為自耕農還有自家田土這個最後的財產,就是現在真的活不下去,賤賣土地總是能換錢續命的。
最後,也是人員佔比最大頭的,就是徹底活不下去的佃農。
佃農沒有自己的田土,所以旱了一整個春耕,又澇了半個夏天后,很多佃農選擇了直接全家加入了白蓮教亂軍,或是沿途被裹挾加入。
士紳們的家裡,普遍有著大量的佃農幫忙勞作.這是廢話,“耕讀傳家”的意思是看著佃農耕地,自己在家裡讀書,總不能讓士紳們親自打理動輒數千畝的田土吧?江南的水稻田講究精耕細作,在沒有農業機械的幫助下,一個人幹十幾畝就已經很累了,一家中等體量計程車紳,通常會僱傭數十乃至上百戶佃農來幫助自己耕種。
這也就意味著,士紳家裡,同樣也有很多佃農家庭加入了白蓮教亂軍。
按照歷史經驗與慣性思維,士紳們對於佃農的大量逃離是不太在乎的。
只要手裡有田,還缺沒飯吃的人投靠過來種地?
等到民亂結束,士紳們不僅可以重新招募廉價的流民作佃農,更可以趁著這次民亂,兼併大量破產自耕農的田土。
所以,民亂對於有豐沛糧食儲備計程車紳們來說,是一件好事。
士紳們一家帶著護院,頂多百十口人,能吃多少糧食?關起門來過日子,外面亂個一兩年,甚至改朝換代,只要自家的田土始終擁有,沒幾年又能富庶起來。
而正常的王朝更迭,是很少有對士紳們的田土動手的。
江南地區,從孫吳政權大力開發此地開始,到晉朝衣冠南渡,再到完顏構建炎南渡,再再到朱元章建立大明,中間田土被大規模剝奪的變故幾乎可以稱作屈指可數。
所以,江南士紳們天經地義地覺得,這次白蓮教民亂,規模又不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