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1章 荀子的尷尬地位,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感應對日心說與萬有引力的天然阻礙。

最重要的是,這些可都是你們儒家聖人荀子的理論啊!

想到這裡,朱棣忍不住抬頭望向窗外。

只見陽光燦爛,晴空萬里,可謂是天朗氣清,令人格外舒坦愜意。

人就是這樣,只要心情好了,看什麼都是好的,哪怕是平常心情不好就要踩兩腳的路邊狗尾巴草,也會在此時顯得格外嬌羞。

“聖王與百姓,荀子還有什麼說法嗎?”朱棣忽然想到。

畢竟,剛才道衍只說了聖王的絕對權威,但還是那句老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是隻是聖王擁有單方面的絕對權威,怎麼想,怎麼都不太合理吧。

這就體現了,朱棣已經對“聖王”之說徹底心動了。

道衍意味深長地笑了笑。

之所以提出“聖王”之說,道衍的目的,當然不僅僅是為了幫助朱棣鞏固和加強皇權。

道衍的第一個目的,是為日心說和萬有引力從儒家經典裡,找到可以自洽的邏輯。

第二個目的,則是利用日心說和萬有引力能證明天人感應理論是錯誤的,繼而透過打擊天人感應理論,來推翻程朱理學。

第三個目的,才是順道幫失去了天人感應的皇權找一個新的外衣。

嗯,“聖王”之說,就是道衍找到的“皇帝的新衣”。

面對朱棣的問題,道衍解釋道。

“《荀子·強國篇》曾言:禮義則修,分義則明,舉錯則時,愛利則形。如是,百姓貴之如帝,高之如天,親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故賞不用而民勸,罰不用而威行,夫是之謂道德之威。”

“《荀子·富國篇》亦曾言:治萬變,材萬物,養萬民,兼制天下者,為莫若仁人之善也夫。故其知慮足以治之,其仁厚足以安之,其德音足以化之,得之則治,失之則亂。百姓誠賴其知也,故相率而為之勞苦以務佚之,以養其知也.故仁人在上,為之出死斷亡而愉者,無它故焉。”

朱棣聞言,神情微微一凜。

他曾想過聖王究竟是會如何至高無上,然而卻未曾想過,或者說未敢想過,在荀子的理論裡,聖王只需要“治萬變,材萬物,養萬民”,便可以讓百姓把聖王當成高貴的帝王、當成至高的天道、親切如父母、敬畏如神明。

甚至說,聖王可以讓百姓“相率而為之勞苦以務佚之”“為之出死斷亡而愉者”。

也就是說,百姓會主動以艱苦的勞役來報答聖王的仁德,甚至於樂於為之赴死!

毫無疑問的是,這其中顯然體現了某些法家的思維。

內聖外王,內法外儒,概莫如是。

但隨即,一個巨大的疑問就從朱棣的心頭升起。

——荀子在儒家的地位,為什麼這麼低?以至於朱棣幾乎沒有聽過荀子的這些理論。

“熾兒,現在孔廟是如何配享從祀的?”

儒學,作為華夏曆史上最強大的思維流派,可謂是影響深遠,尤其是經西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學便成為了歷代封建王朝唯一認同的官方學說,到了如今的大明,已然是延及上千年。

因其對維護封建統治有極強的作用,儒學深得歷代君王推崇,許多帝王都曾特意為儒家聖賢君子們設立文廟以進行奉祀,而孔廟,更是在全國遍地開花。

只要是有讀書人的地方,就一定有孔廟。

因此,從孔廟的配享從祀裡,就能斷定出儒家歷代大儒宗師們的身後地位。

這是最直觀的判斷。

所以朱棣才會這麼問自己的好大兒。

畢竟朱棣之前從來都沒有特意留意過荀子在儒家裡的地位,而且朱棣好歹是皇帝,即便是沒常識,也不能直接問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王爺你墜入愛河了

橘貓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