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節,嫡子身份――許一世盛世江山,南枝,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傅,弟子的理解是這樣的。”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 子曰:‘暴虎馮河,死而不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孔聖人對弟子顏淵說,‘用我我就去做,不用我,我就隱藏起來,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這樣。’孔聖人對顏淵一向是給予很高讚揚的,他這是很看好顏淵進退有度,安分隨時,灑脫達觀的處事之法,而且說只有他和顏淵能夠做到這一點。他這樣說,在旁邊的子路就不服氣了,子路很有將才,也很自傲,就問,‘老師,要是您統帥三軍,您會和誰一起共事呢。’他是想提醒孔聖人,他也很有用,至少孔聖人要統領三軍,是會選擇他而不選擇顏淵的吧,但是孔聖人卻沒有如他的意,回答,‘赤手空拳和老虎搏鬥,徒步涉水過河,死了都不後悔的人,我是不會和他共事的。必須是遇事小心謹慎,善於謀劃而能完成任務的人,我才會和他一起共事。’”

徐軒將這一則做了解釋,他說得生動動聽,像是在講故事,聽得季衡也側目多看了他兩眼,趙致禮在宋太傅在的時候,再沒有做出吊兒郎當的姿勢,而是坐得很規矩,在凝神思索,小皇帝也看著徐軒,徐軒繼續道,“太傅,弟子讀這一則,著重思考了後面部分。‘暴虎馮河,死而不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在遇事的時候,不能不思考後果,而是要先思而後行,將一切考慮妥當而且覺得一定能成事之後才去做,不然就是莽夫,不可取也。”

他說完,宋太傅點了點頭,道,“不錯。”

沒有做過多評論,又讓趙致禮來說他的理解。

季衡在徐軒說完了之後,偷偷看了小皇帝一眼,小皇帝一臉肅穆,像是在認真聽的樣子,也不知道他有沒有在想什麼。

季衡磨了一陣子墨,有些手痠了,停了一下動作,才又慢慢磨起來。

趙致禮起了身,即使在宋太傅跟前,他也有他的傲氣,不緊不慢地給宋太傅行了一禮,才說道,“對這一則的釋義,弟子同徐世弟的理解相差無幾,只是,弟子覺得,徐世弟未免太小看子路了。孔聖人前面讚揚子淵,說用之則行,不用則藏,只有他和自己能做到,也就是在貶低子路及其他弟子,對他們失望不滿。子路和冉有輔佐把持魯國朝政的大夫季氏,在論語季氏將伐顓臾裡,孔聖人主張‘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要求‘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他是不支援季氏伐顓臾的。而子路和冉有卻作輔佐季氏要去伐顓臾,他因此而看不上他們這一點。這用之則行,不用則藏,有指他的修文德以來之主張仁政但是不能被用的意思,所以他只能藏之,於是這誇讚子淵的話,其實就是在發自己的牢騷,而且不滿子路他們。子路長於將才,對夫子的這話,也是不滿的,但是他並沒有不尊師,只是間接說,‘子行三軍,則誰與?’要是打仗,他是願意輔佐在夫子身邊的。但是孔聖人卻不願意滿足子路的想望,只是說,‘暴虎馮河,死而不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以此來提醒子路,要臨事而懼,好謀而成。當時適逢亂世,禮樂崩壞,世風不古,要實行孔聖人的仁政顯然不可能,依靠武力而統一天下,才是唯一一途,孔聖人仁政不能施行而看不上子路和冉有,那樣說子路,未免太遷怒。”

趙致禮這一番理解,引用不少,看來是有好好做了功課,聽得季衡磨墨的動作都停了下來,覺得很有意思。

連宋太傅都抬眼盯著他多看了好幾眼。

從看的宋太傅寫的書,季衡倒不認為他是個酸腐之人,即使趙致禮這一番話有辱先賢之嫌,宋太傅大約並不會對他動怒。

不過,也許也只是大約而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綜清穿:下崗鹹魚再就業

採山道

冷戾老公為何忽然沙雕

管紅衣

你們千萬不要嘲諷我

不歌丶

談戀愛不如上清華

十尾兔

這個影后有點煩[GL]

雁過吾痕

軍婚撩人:女軍醫和她的傲嬌總裁

捲心菜的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