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和大儒蔡邕清談
世家千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章 和大儒蔡邕清談,三國:穿越成曹操,振興魏武雄風,世家千年,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宦官當政,朝野上下哀鴻遍野。
各方膨脹的野心,昭然若揭。
司徒橋公請辭,轟動士林。
作為司徒府的屬官,蔡邕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響。
他眸子一凝,落在曹操身上。
“孟德要入鴻都門學,可是出於本心?”
二人沒有入司徒府,曹操應蔡邕邀約,來到蔡府相敘。
蔡邕並非沒有靠山,他的叔父蔡質,可是當朝衛尉。
沒有身份背景的庶民、寒門,幾乎沒有入仕的可能。
這也是察舉制的弊端所在。
無論是察舉制,還是後世的九品中正制,都被世家大族壟斷了。
“陛下徵召入學,不敢不從。”
曹操磊磊落落,沒有遮掩自己的行徑。
“唉——”
蔡邕聞言心領神會,唯有一聲長嘆,表達出自己的同情和遺憾。
“學生認為,入鴻都門學和太學,沒有任何差別。”
“只要專心治學,兩耳不聞窗外事,堅守本心,不做欺上媚下之人即可。”
“無論在鴻都門學還是太學,都能夠為百姓做事,行善於天下。”
曹操心胸豁達、開朗,驅散了周身的寒氣。
他的一腔熱血,深深地感染了蔡邕。
“孟德言之有理,是老夫狹隘了。”
“任何事,都因人而異。”
“老夫只是擔心,你到了鴻都門學後,見不慣諸事……”
蔡邕意有所指,潛意識認為,曹操朗朗若日月,很難接納“不公”的待遇。
試想一下,身邊的同學諂媚上位,成為縣令、郡守,甚至是一州刺史。
曹操能夠把持得住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曹操沉毅道。
“哈哈哈!”
蔡邕驟然大笑,讚賞道:
“橋公說過,孟德是一塊璞玉,尚需磨礪。”
“在老夫看來,孟德已經能夠獨當一面了。”
二人談道論儒,其樂融融。
蔡邕身具名士曠達,曹操任誕和幽默。
一時間咳珠吐玉,妙語不斷。
這時候的讀書人,都是苦讀儒經,旁涉老莊之學,一步步養望交友,而後“舉孝廉”。
倘若曹操是沒有背景的寒門,他需要獲得當朝高官、名士的好評。
例如橋玄、蔡邕等人。
獲得好評後,他回到家鄉,地方官才會順水推舟“舉孝廉”。
如果不幸獲得差評,一輩子都會受到影響。
蔡邕這樣的名士經過郡縣,一定會有無數的讀書人爭相表現、討好,渴求獲得一兩句優渥的評價。
這就是“養望”。
沒有名士的評價,孝廉沒有名聲,一般人是不敢輕易舉薦的,會被批判“任人唯親”等。
寒門、庶民要走完流程,比遭天譴還難。
曹操旁徵博引,彰顯了深厚的儒學、道學,蔡邕都為之驚悚動容。
他不禁做直了身子,擺出凝神傾聽的姿態,和曹操同等交流。
曹操言談侃侃,如有神助,且又姿容俊逸、風度不俗,深得蔡邕的推崇。
宦官當政,大漢處於最混亂、最動盪的時代。
蔡邕這樣的大儒,一直在尋求著拯救江山社稷的辦法。
思想的痛苦、折磨,讓他心力交瘁。
他曾和橋玄一次次地探討,憧憬著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的局面。
無不是光芒萬丈,前無古人!
拯救大漢的辦法,或許就潛藏在這些先賢的思潮中。
曹操第一次展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