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不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3章 逃跑可恥,但有用,霸魏,老周不莊,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諸葛恪放棄東興堤,全軍撤往羨溪的決定,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他們陷入了思維誤區,都以為諸葛恪立功心切,會不惜一切代價的負隅頑抗,從來沒想到諸葛恪會見勢不妙,連東興堤都不要了,直接溜之大吉。
接到韓綜的訊息時,曹芳整個人都傻了。
沒想到諸葛恪這濃眉大眼的傢伙也會逃跑,真是丟盡了諸葛氏的臉。
不過仔細想想,又不得不承認諸葛恪的選擇雖然丟臉,卻非常有用。
東興堤本來就不是吳國的疆域,丟了也就丟了。可是那七八千人卻是諸葛恪本人的立身之本,一旦丟了,就算他守住了東興堤,他說話的聲音也不會響。
吳國實行世兵制,手裡的部曲就是實力。
逍遙津之戰,淩統打光了部曲,雖有救駕之功,孫權不僅給他補足了兵,而且多了一倍,卻還是沒能恢復元氣。
兵可以補,經驗豐富的基層軍官卻沒辦法在短時間內補回來。
沒有忠心又能打的基層軍官,兵力再多也沒用。
理解了諸葛恪的思維邏輯,曹芳給自己上了一課,也更堅定了要改革兵制的決心。
魏國計程車家制雖然不像吳國的世兵制那麼變態,卻也不利於士兵的積極性發揮。
事已至此,曹芳也只能面對現實,下令進軍東興堤,抓緊時間清障,準備增援濡須塢。
蔣濟及時勸阻。
他說,孫權兵敗皖城,諸葛恪不戰而走,吳國此次來犯已經全面失敗,陛下親征的目標已經達成,是否奪取濡須塢並不重要,完全可以交給徵東將軍處理。
陛下應該考慮的是趁此機會,將戰線由淮水一線推到江邊。
為此,需要將淮水兩岸的屯田推廣在淮南、廬江、安豐等郡,恢復對淮南的實際控制。
在此之前,淮南已經成為無人區很久了。
沒有百姓耕種,大量的良田荒廢,前線將士所需的物資全部要從後方運來,消耗太大。
以前是沒能力,不得不放棄。現在形勢逆轉,可以重新考慮了。
曹芳覺得有理,隨即與眾人商議。
王濬提出建議,就此機會,在淮南、廬江、安豐三郡實行軍屯,並招募逃到江南的百姓返鄉。
從收到的訊息來看,吳國這些年連年征戰,賦稅很重,逃到江東的中原百姓生活得也不好。如果朝廷能給予一定的賦稅減免,應該會有很多人願意回家。
這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有削弱吳國的作用。
吳軍中有很多士卒都是逃到江東中原百姓。他們背井離鄉,沒有土地,只能當兵吃糧。
曹芳覺得可行,隨即下詔,對正在徵發的青州、徐州、兗州三州士卒進行挑選,願意到淮南、廬江、安豐三郡軍屯的再來,不願意的留在原地不動。
願意來軍屯的,朝廷給予優待。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五年以後脫離士籍,成為普通百姓。
簡而言之,不用終生強制服兵役了。
士家之所以是士家,就是因為世代以從軍為業,平時耕地,戰時從軍,保證了朝廷有穩定的兵源。
但缺限也是很明顯的。
士家單獨有士籍,男子生下來就必須當兵,女子也只能嫁給士兵,不能從事其他職業,不能與其他百姓通婚。
換句話說,士家除了當兵,沒有其他出路。
這是非常痛苦的。
曹芳將這些人脫離士籍,就是解開了強加在他們身上的枷鎖,誘惑力極大。
又因為是特殊情況,並不具備普通性,對整個制度的衝擊力也有限,不至於對兵源影響太大。
當然,取消士籍,不代表就不用當兵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