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不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7章 大吳皇帝權,崩!,霸魏,老周不莊,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決定了暫時放棄皖城,孫權立刻將主力向濡須轉移。
剛剛立功的陸抗得到了重用,成為第一批派往濡須的將領。
在路上,孫權陸續收到訊息,在諸葛恪主動放棄東興堤,退守羨溪後,曹芳已經派兵增援毋丘儉,奪取濡須的意圖非常明顯。
為了保住最後的臉面和防線,身心疲憊的孫權不得不強打精神,咬牙堅持。
中書令孫弘成了他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承擔了大量的具體事務。
只是在如何處置諸葛恪的問題上,兩人有根本性的分歧。
孫弘認為,當初築東興堤就是諸葛恪的建議,現在他擅自放棄東興堤,退往羨溪,標誌著挑釁魏國的計劃全面失敗,足以說明此人不足以經國輔政,辜負了陛下的信任。
其次,接連兩次大敗說明諸葛恪好大喜功,軍事才能低劣。
最後,合肥之戰時丁封、留略陣亡,巢湖之戰時留贊陣亡,撤退時又燒燬了大量的戰船,這些損失都需要有人承擔責任。
諸葛恪作為大將軍,難辭其咎。
不殺他就是法外開恩了,豈能留用?
孫權承認孫弘說得有理,但他自有他的考慮。
儘管諸葛恪此次作戰不如預期,卻依舊是淮泗系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將領,沒人能代替他的位置。
此外,此次戰敗,也不完全是諸葛恪的責任,魏軍的實力之強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顯示出了極高的水平。
魏主曹芳雖然年輕,卻馭下有道,不僅毋丘儉、郭淮這樣的老將對他服服貼貼,還湧現出一批年輕將領,原本平庸的宗室曹興、夏侯績等人都有不錯的表現,沒給諸葛恪一點可乘之機。
就軍械而言,魏軍的拋石機、連弩同樣威力極大,不可小覷。
諸葛恪在軍報中說,魏軍的連弩不僅殺傷力大,速度還快,即使是諸葛亮改造的連弩都相形見絀,更別說吳軍使用的連弩了。
諸葛恪一向推崇諸葛亮,能說出這樣的話來,絕非妄言。
兩人各執一端,誰也無法說服誰。
但雙方都清楚對方在想什麼。
孫權自知餘日無多,為了保持朝堂上的平衡,依然希望將諸葛恪列為輔政大臣之一,以免江東系膨脹,後繼之君完全被江東人左右。
而孫弘本人就是江東人。
孫弘則與諸葛恪素來不和,擔心諸葛恪成了輔政大臣之後,對自己不利。
為此,孫權多次召見了越越校尉呂據。
呂據字世議,汝南細陽人,是故大司馬呂範之子。
呂範是孫吳開國功臣之一,早年追隨孫策開拓江東,影響力極大。只是死得早,在孫權稱帝前一年去世。呂據繼承了呂範的爵位和軍隊,用兵能力也不錯,積累了不少軍功。
但呂據和呂範的影響力不可同日而語。
除了能力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呂據生不逢時。
他正式走上仕途的時候,江東人已經掌握了優勢,重視禮法文化,既排斥淮泗人,也排擠文化素養差的武人,正好呂據兩者都佔了。
越騎校尉幾乎已經是他的上限。
在諸葛恪受挫的情況下,孫權想到了他。
如果讓諸葛恪擔任輔政大臣的阻力太大,就由呂據頂替,也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方案。
至少,他可以利用呂據來向江東人施壓。
不得不說,孫權這一招起到了作用。
見孫權接連召見呂據,孫弘的態度軟化了。
諸葛恪雖然討厭,終究是士族,呂據卻是一個純粹的寒門武夫。他的父親呂範出身縣吏,在汝南沒有出頭之日,不得不選擇追隨孫策。
由這樣的人掌權,還不如諸葛恪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