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不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3章 裂縫,霸魏,老周不莊,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場狂歡,讓匈奴人見識了大魏天子的誠意,也讓匈奴人意識到,漢人有文化,卻不缺乏力量。
不僅一眾武將能歌善舞,文臣也不例外。
他們的歌喉鏗鏘有力,他們的舞姿充滿陽剛之氣。關鍵時候,他們一樣能捲起袖子,放開手腳,全力一搏。
他們絕不是那些平時高談闊論,遇到危險時只能束手就擒的文弱書生。
正如大魏不是曾經的大漢。
鮮卑人拒絕和親,還能安然無恙的日子就算不是一去不復返,至少也是幾十年內不會重現了。
相反,鮮卑人步匈奴人後塵,被魏軍痛擊的日子卻有可能很快到來。
但凡有點自知之明的匈奴人,都知道現在應該怎麼做。
離開大陵,重新起程,趕往茲氏的時候,劉猛等人明顯乖巧了許多,鞍前馬後的侍候,非常懂規矩,而且不懂就問,變著法的向文臣們討教。
你們那天唱的是什麼歌啊,真好聽。
除了這些,你們漢人還有哪些歌,能不能教教我們。
當他們聽說漢人不同場合會有不同的歌,總數加起來有幾百首時,他們大驚失色的同時,又不禁自慚形穢。
匈奴人可沒那麼多歌謠可唱,加起來也幾十首,而且大多不登大雅之堂,都是普通人放牧時哼唱的民歌野曲。
這就是文化啊。
難怪中原人總覺得匈奴人是蠻夷,雙方的差距太大了。
匈奴人驚訝於漢人的文化時,曹芳也和群臣在討論如何保持野蠻。
匈奴人是沒文化,但匈奴人的武力卻不弱。即使到現在,魏軍迎戰鮮卑人,還必須藉助匈奴人的力量。
他想教化匈奴,卻不想將匈奴人變成文弱的舔狗。
或者說,他對中原士族的文弱深惡痛絕。
如果文化的結果就是文弱,那這文化不要也罷,不如保持野蠻。
文化的結果應該是文明而強大。
最強大的武力應該掌握在最文明的人手中,否則就是災難。
曹芳的觀點得到了張華等一眾年輕人的擁護。
他們雖然沒有經歷過漢末,但大多讀過史書,知道西漢初年的屈辱歷史,也知道東漢時光武帝文治的後果,更清楚漢末時鮮卑、匈奴對中原的傷害,不希望這一幕再有重演的機會。
與此同時,一個問題自然而然的浮出了水面。
從前漢中期開始,隴右就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統治範圍,為什麼涼州羌亂百年,一直無法平定,直到掏空了東漢的根基,並釀成了那場慘絕人寰的禍亂?
這與朝廷沒有主動教化,反而縱容關東對關西的壓制有一定關係。
年輕人思路活,顧忌少,各種想法層出不窮。雖然難免草率,卻漸漸逼近了問題的核心。
經學。
曾經的強漢沒落的過程,與經學的發展過程高度重合。
鑑古知今,或者說,以古喻今,向來是讀書人的本能選擇。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更是讀書人的天然使命。如今大魏禪漢已成事實,大漢已成歷史,總結漢朝四百年的得失自然而然的提上了日程。
曹芳積極投身其中,他很少直接發表意見,卻一直在不動聲色間把握著討論的方向。
相比於直接給出結果,以表現自己的高明,他更願意引導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主動去探索。
鍾會被賦予了新的使命。
匈奴中部挑選出來的幾十個年輕人,包括劉猛的三個兒子在內,由鍾會負責教導。
他是護軍將領,有選拔武官的權力,這些匈奴人將來大機率也會成為禁軍一員,由他來教導簡直再自然不過。
當然,他只是負責實際教學任務的教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