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不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9章 三國公知,霸魏,老周不莊,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許當時益州就平了。
類似的事,後來又出現了一次,就是諸葛亮病逝的時候。
諸葛亮在世的時候,高舉北伐大旗,表示蜀漢是大漢正統,而曹魏是篡國之賊。雖然事實證明,他這一切都是徒勞,卻還是暫時聚攏了蜀中人心。等他久戰無功,自己又病逝在五丈原,就再也沒有人相信蜀漢的天命了。
屢戰無功,老天根本不幫你啊。
沒有了大義的支撐,剩下的都是苟且。
蔣琬、費禕主政,一直沒有大規模的進攻,實際上蜀漢已經放棄了興復漢室的使命,只是苟延殘喘而已。如今費禕一舉大軍就遇刺,進一步坐實了他們是逆天而行,自取滅亡的事實。
這就是譙周那篇文章論述的邏輯。
而文章的背後,則是益州士人對蜀漢的反感,甚至是詛咒。
這種態度並非現在才有,而是由來以久。
早在劉備在漢中稱王的時候,蜀中名士周群、杜瓊、張裕等人就說過類似的話,有關讖緯的解讀甚至傳到了中原。
比如周群之父周舒就明確將“代漢者當塗高”的“當塗高”解釋為魏,杜瓊則從官職改稱諸曹引申,認為天命當由劉氏轉為曹氏。
後來諸葛亮主政,請杜瓊出仕。杜瓊裝聾作啞,諸葛亮以文字和他交流,堅持請他出仕,以收拾蜀中人心。
這些觀點之前還只是私下裡傳播,如今由譙周這篇文章公開了。
簡而言之,益州人連表面功夫都不願意做了,公開質疑蜀漢的天命。
聽完衛瓘的解釋,曹芳茅塞頓開。
以前看歷史,大部分注意力都在戰場、朝堂,很少關注學術界,現在才知道,原來學術界的影響力這麼大,直接關係到人心向背。
果然文化人殺人不用刀。
他們的殺傷力或許不如戰場上摧枯拉朽來得那麼壯觀、直接,但滴水穿石,對人心的腐蝕卻是無時不刻,銷金磨骨,不知不覺就掏空了人心。
比如衛瓘現在給他講這些,不也是試圖影響他,讓他重新審視士人的價值嗎?
“你將相關的資料彙集起來,寫成文章,朕當時時覽讀,以資政事。”
“唯。”衛瓘正中下懷,開開心心的答應了。
今天這番口舌沒白費,天子知道怕了。
“陛下,如何回應譙周的文章?”衛瓘趁熱打鐵。
曹芳沉吟不語。
說心裡話,他對譙周這類人沒什麼好印象,甚至有些反感,就像前世反感那些鼓吹自由民主的公知一樣。
只是如此形勢有變,自己就是發狗糧的列強,譙周寫文章是幫自己的忙,從內部瓦解蜀漢。
這狗糧是發,還是不發?
換句話說,文皇帝曹丕當然沒能成功的和平演變,現在還要不要繼續?
“朕再想想。”曹芳最後說道:“或許過幾天,還會有更多的訊息來,到時候再議也不遲。你抓緊點,儘快將劉備奪益州的始末寫出來,屆時傳抄天下,或許比譙周這篇文章更有意義。”
衛瓘受寵若驚,頓時覺得肩上沉甸甸的,彷彿扛著整個儒門的未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