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不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5章 機會不多了,霸魏,老周不莊,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吳赤烏十二年(249),冬。

剛回到建業不久的吳大帝孫權下詔,太子孫和監國,丞相朱據趕往武昌,協助上大將軍呂岱鎮守西線,自己則親率十萬大軍增援濡須。

與此同時,各郡徵調兵馬,能抽得出兵力全部集中,趕往長江沿線要塞。

一時間,江東震動,各種訊息滿天飛,之前謠傳孫權駕崩的事就像一朵不起眼的浪花,消失在滔天巨浪中。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猜測。

有人說,這是大吳立國以來最大的危機。

以前魏國也曾多次來犯,孫權也曾親自迎戰,但從來沒有這次這麼嚴重。

不僅天子親自出徵,丞相趕往武昌,還徵調了幾乎可以調動的所有兵力。

這是存亡之戰。

有人則說,魏國傾國來攻雖然危險,卻還沒到存亡的地步。魏國沒有水師優勢,就算僥倖得勝,最多也就是與大吳共有長江天險,渡江暫時還做不到。

比戰場更重要的,是朝堂。

太子監國,意味著持續了近十年的二宮之爭終於塵埃落定,太子的儲君之位確定,以後再也不用為此擔心了。

更有樂觀的人說,等太子繼位,被流放的顧譚等人回朝,眾正盈朝,大吳不僅不會有亡國之險,更有一舉蕩平天下之勢。

別說魏國,就算是西蜀,將來都要向大吳稱臣的。

一時間,樂觀的情緒瀰漫朝野,無數人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在這樣的情緒下,太子孫和籌措錢糧的工作進展得非常順利,各郡都將剛剛收穫的糧食大量運往建業,然後再送往前線。大大小小的船隻絡繹不絕。

孫權對此很滿意。

有兵有糧,心裡不慌。

他決定與曹芳決一死戰,不僅要收復皖城,還要再次兵臨合肥城下。看看是曹芳這個剛親政的少年英主一戰成名,還是他這個垂暮之年的雄主寶刀不老,完美收官。

他一路西行,一路收攏各郡徵調的兵力,趕到濡須時,已經有大軍五萬餘,大小戰船千餘艘。旌旗蔽日,帆影滿江,聲勢驚人。

不僅他信心滿滿,隨行的魯王孫霸也看得熱血沸騰,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想要一顯身手。

——

毋丘儉坐在帳中,雙手撐著案緣,俯視著地圖,一言不發。

諸將坐在兩旁,緊閉嘴唇,神情緊張。

吳軍經過羨溪時,他們就收到了訊息,知道大戰將至,敵我兵力懸殊。一旦開戰,凶多吉少。

可是讓他們就這麼撤了,他們又不甘心。

在東興堤下準備了一個月,即將進攻之際,突然計劃改變,他們趕到了濡須塢。

在濡須塢準備了一個多月,正準備動手,孫權又率主力回援,而且帶來了更多的兵力。

他們面臨著三倍於己的對手,而且後勤不足,還怎麼打?

吳軍背靠長江,可以源源不斷地運來糧食,他們卻做不到。

東興堤還在諸葛恪的手中,他們只能透過陸路運輸,不僅慢,而且消耗太大。

沿途都是無人區,既不能就地徵糧,也找不到民夫運輸,只能從淮水兩岸運來,路上要走四五天。

怎麼看,撤退都是最好的方案。

隨軍帶來的糧食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如果後路斷絕,最多一個月,他們就會斷糧。

就在眾人按捺不住,準備起身進言的時候,毋丘儉抬起頭,威嚴的目光掃視了一圈。

“孫權傾國來戰,立功的機會就在眼前,諸君為何不見喜色,反倒有些不安?”

眾人面面相覷,哭笑不得。

聽毋丘儉這意思是不肯退啊。

不僅不肯退,還要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霸魏

老周不莊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吹牛者

人在大明當噴子,氣壞朝臣

畢奇

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

薛定諤的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