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66章 壬字卷 屋漏偏遇連夜雨(1),數風流人物,瑞根,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柴恪住在外院的靠邊兒處,馮紫英去拜訪時,正好也有客人在拜訪柴恪,他不得不等了一陣。
看樣子也應該是一個柴恪的熟人,從柴恪一直和對方談話時間到最後還送對方出門,馮紫英沒有去窗前觀望看是誰,那太不禮貌,但還是從對方的聲音聽起來有些耳熟,只是一時間想不起是誰了。
「紫英,來吧。」柴恪招呼馮紫英時,臉色有些陰鬱,感覺心情不是太好,從候客室裡出來的馮紫英含笑一拱手:「見過柴公。」
「唔,來了多久了?」柴恪招呼馮紫英入室,示意馮紫英入座,馮紫英應道:「就兩盞茶工夫,見大人有客人,我就在這裡看了一會子書,大人倒是有閒情逸緻,來這裡還能帶著書來。」
柴恪看的書讓馮紫英頗感意外,居然是徐光啟翻譯的《幾何原理》與《泰西水法》,一本是數學類的專著,一本是水利專著,還有一本《甘薯疏》,乃是介紹甘薯和土豆等西洋傳來的作物專著,居然都在這個候客室裡見到了。
這候客室實際上是柴恪這幾日裡平時讀書的所在,馮紫英能進來,那也是因為柴恪的下人素來知曉馮紫英與自家主人相熟,並無見外,所以才引入,尋常客人自然是不能進去的。
「唔,子先(徐光啟字)的這幾本書倒是頗為費心,那本《幾何原理》看得我暈頭轉向雲裡霧裡,倒是《泰西水法》一書頗有看頭,工部諸公應該好好讀一讀,頗有見地,《甘薯疏》也頗有新意,對了,君豫在永平據說大規模推廣甘薯和土豆,據說就是你打下的基礎,你來順天府後又在通州、玉田、豐潤幾州縣也是煞費苦心,怎麼,你和君豫都覺得這兩種作物會比粟米更合適北地?」
柴恪也不介意馮紫英看了自己帶來的書,徐光啟在朝中的名聲很微妙,一方面其人的確頗有才幹,葉向高、方從哲、齊永泰等人都很看好他,但另一方面,他信奉天主教,在朝中文臣裡邊算是一個異類,不過本朝對信奉洋教相對較為開明,雖然朝中諸公不太認可,但是也沒有太過於敵視,處於那種不受歡迎但也不至於堅決排斥敵視的狀態下。
「大人,單論產量,甘薯和土豆都要遠超粟米,當然從符合百姓口味來說,甘薯和土豆要比粟米遜色不少,但我以為這不是口感口味問題,而是一個習慣問題,只要長期食用,這種口感口味就能慢慢適應,再說了,當下天時不好,甘薯和土豆都耐旱耐瘠薄,對土地不擇,產量更高,在老百姓肚子都填不飽,甚至可能要餓死人的情況下,選擇那樣作物種植,就不言而喻了。」
馮紫英很坦然地道。
「我看子先在書中土豆和甘薯畝產都在五石以上,甚至可以達到七到八石,其產量可五到六倍於粟米,雖說這裡邊有土豆甘薯濕重緣故,但即便如此,土豆和甘薯畝產也大大壓過了粟米,若是如此,北地豈非可以盡種土豆甘薯?」
柴恪極為感興趣。
「大人,土豆甘薯雖然產量的確可以數倍於粟米,但是其也有幾個無法迴避弱點,一是其是濕物,不耐儲存,時日稍久就易腐壞;二是其口味較之米麥大不相同,尚難以讓廣大百姓適應;三是其原種幾次收成以後容易退化,產量下降較快,遠不及粟米穩定,……」
馮紫英把自己所知曉的,一一作了介紹。
「唔,這樣吧,子先在書中有所提及,但是卻沒有說太多。」柴恪點點頭,「先前有人來找我,你可知道是誰?」
「是誰?」馮紫英也很好奇,方才聽得耳熟,但現在卻又想不出名字來了。
「是明仲(吳亮嗣字)。」柴恪笑著道:「還熟悉吧?當初可是他們幾個與你一道下的江南,……」
「是吳大人?」馮紫英還真有些外,但立即就回過神來,難怪耳熟,和自己幾個月一道共事,只是這兩年未曾接觸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