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11章 壬字卷 危機漸至紫英顯深謀,數風流人物,瑞根,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問題,而是一個預期的問題,大家都認定京中糧食不夠,所以大小糧商都是惜售囤糧,都想要等到糧價最高的時候再來出貨,可越是這樣,糧價就漲得越高,就算是我們京通二倉糧食全數丟擲來也無濟於事,立即就會被嚇破了膽的民眾一搶而空,到那個時候價格會更高,……」
這京中糧商幾乎個個都是有些跟腳背景的,即便是朝廷官府也不可能逼著這些人把糧食放出來,而且一旦官府這麼做了,那麼這些糧商也有許多對策,大不了將鋪子裡的糧食賣光,就掛出無貨的牌子,那隻會更加刺激糧價。
「流民那邊疏導截留也很難,地方上也想盡了辦法,但是他們也無力解決這些人的就食問題。」齊永泰沉吟著道:「本身北直這幾個府這幾年就一直旱情不斷,幾無積蓄,加上今年大旱,自身難保,現在再遭遇大同那邊流民一裹帶,有這麼大的流民規模其實也在我們預料之中,……」
「京通二倉的糧食還是不能動,一來如明起所言,這個時候出售京通二倉的糧食毫無用處,而且只會增加民眾恐慌,繼續抬高糧價;二來這是壓箱底的,不到萬不得,不能動用,流民到時,還得要賑濟需要,所以還是要從其他渠道來想辦法。」李三才看了一眼齊永泰,「順天府在大沽口新建了一批糧倉,儲存了不少糧食,我知道是紫英用於應對流民進京時賑濟用糧,但我們是不是可以……」
齊永泰忍不住皺眉,他就知道自己這個弟子在大沽口囤積的這批糧食會被人盯上。
當初馮紫英在永平府時就提及過,而且據他所知在榆關就有不少包括商人們自己建立的糧倉來囤糧,但當時的理由是主要要供應遼東和東蒙古地區,保持較大規模的儲糧很有必要,這個理由也十分充分,但當時永平府也自行建立了一些糧倉用於儲糧,只是規模遠不及商人們自用糧倉。
馮紫英到順天府之後就一直在考察糧食儲運事務,而且也多次和齊永泰提及過北地天時不好可能帶來旱情,單靠京通二倉和水次倉難以保證需求,尤其是漕運極易因為各種原因中斷的情況下,這種風險更大,齊永泰聽進去了一些,但是卻仍然沒有足夠重視。
現在看來馮紫英是早就意識到漕運不可靠,所以才極力推動南北海貿,想要以海運來替代漕運,而且還確確實實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
如果沒有馮紫英在永平府所作的這一切,榆關港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漁港,別說南北海運,便是和周圍的近海往來都沒有,但現在卻成為南方物資輸往遼西和東蒙古地區最重要的樞紐,而在漕運中斷的情況下,榆關港立即就能夠承擔起南方貨物出入京畿的重要作用。
現在馮紫英到了順天府,又以順天府的名義在大沽建立了糧倉,主要是應對順天府各州縣可能出現流民災民的賑濟用糧儲備,這本來該是由戶部統一來規劃的,但現在戶部的京通二倉不足,難以穩定局面,還不得不打地方上的主意,這委實有些讓人尷尬。
李三才的建議也博得了此番列席會議的黃汝良的大力支援:「道甫兄所言極是,大沽口存糧應當由朝廷統一來安排,而且還應當繼續鼓勵商人們從南方運糧到這裡,取代通州成為當下維繫京畿地區糧食輸入的咽喉,……」
葉向高見齊永泰臉色不渝,輕輕咳了一聲。
這二人一唱一和,分明就是早就商量好了,李三才要保障東來南下的軍隊物資,黃汝良要穩定京畿糧食補給,這都需要糧食,大沽口那點兒糧食只是一方面,他們更關心的是從南方到北地的這條糧食輸入渠道體系,這才是他們最看重的。
可問題是這個渠道體系顯然是馮紫英一手建立起來的,而且還不是官營體系,朝廷想要接手,就意味著從港口碼頭到倉儲設施再到整個運輸船隊的人員體系,以及在南方的整個貿易夥伴體系,相當龐雜,這甚至可能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