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章 頻頻側目,貞觀榮耀,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檢校右衛大將軍,北平郡王-賀邏鶻,與右武侯衛中郎將-結社率,夜襲九成宮,行刺王殺駕之舉,朝野皆驚,京師震動。
更讓人驚詫的是,救駕者竟然是死而復生的左武侯衛中郎將-杜璟,而杜璟的真實身份,更是讓人咋舌,竟然是聖人的次子。
九龍殿,文武眾臣分列左右,內侍總管王德,高頌聖旨:帝王之道,務崇經略;經略之術,必仗英奇。自國家良將,可得言矣。
上奉神謀,下專節度,冰銷夏日,葉碎秋霜,霜戈夜動,雲旗曉暎,長戟前驅,吳鉤後勁,威惠四海,邊隅抵定。
皇次子寬,少歷磨難,多有艱辛,然不屈孫臏之志,履立戰功,砥礪前行,終不負宗室社稷。今迴歸宗室,重塑玉牒,復冊為楚王。
在文武臣工的側目下,著紫衫團蟒朝服的李寬,撩起下襬,放下笏板,俯身在地,對御階磕了三個響頭,恭聲道:“兒臣謝父皇恩典。”
起身後,李寬抱著笏板來到太子身後,就是直勾勾的盯著李泰看,這可把李泰給看毛了。
“幹嘛啊!”
“讓開!”
什麼!李泰的眼睛當即瞪成了綠豆眼,他真是不敢相信,杜璟,哦不,李寬,這個死而復生的庶子,竟然讓他靠邊站。
殿中的臣工也是被這突發的變故弄得一愣,在聖人面前,不應該表現的兄友弟恭嗎?這位楚王,想幹嘛啊!
房玄齡、魏徵等大佬也是心中暗笑,這魏王殿下,仗著聖人的恩寵,天不怕,地不怕,連宰相都敢羞辱,這下碰到硬茬兒了。
“你怎麼不讓他讓?”
李泰指向身旁的吳王李恪,同樣站在第二排,他不讓李恪讓,讓自己讓,憑什麼?嫡庶有別,李泰認為他沒錯。
可李寬根本不管小胖子正在給皇帝遞眼神,還是面無表情的說道:“長幼有序,他比你大,你就得讓!”
嫡庶是有別,可長幼也是有序的,且在禮法上,以嫡以長為貴,意思是說,嫡長、年長者尊。李泰既不佔嫡長,又不佔庶長,他當然要給李寬讓位。
而一向對魏王寵愛有加的李世民,也是沉聲說了一個字:“讓!”
當著這麼多文武重臣的面,皇帝就說了一個字,足以說明態度,已然不可迴旋。李泰也是哼了一聲,起身跪在內侍新鋪的墊子上。
與之並肩的吳王李恪,悄悄地拉了一下李寬的袖子,眼神示意看太子。瞧李承乾抖動的肩膀,就知道他憋的有多辛苦了。
不過,李寬無所謂,反正他已經把李泰得罪了,拿他立威正好。況且,陛下為什麼著急復立他的王位,不就是太子已經壓不住李泰了,需要有人來牽制他嘛。
和氣,天家,尤其是李唐皇室,什麼時候講過和氣。除了聖人以外,大概沒人想和氣吧!
兄弟倆的排位解決完,李世民按著龍椅的扶手,沉聲道:“三天前,就在這座九龍殿外,數十名宵小之徒,躍於龍廷之前。”
“那時候,朕就在想貞觀初年,下詔招撫草原饑民,把他們遷到河南之策,到底是對還是錯。”
“朕那時說過,自古貴華夏,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可九龍殿這一夜,朕得到恩將仇報。”
這三天,弘文殿轉過了許多本章,他們在奏本中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突厥居我肘腋,撫我王畿,以成社稷之患。
為防周室戎狄之亂,不使五胡亂華重演。請皇帝效仿秦國,下驅逐令,將突厥歸附的文武臣工、百姓,全部趕回草原。
左僕射房玄齡,舉笏出班,躬身奏曰:“聖人之明如日月,臣以為逐客令,不可下。”
始皇帝讀完《諫逐客令》,召回李斯,復其官,除逐客令,用李斯之謀,陰遣辯士齎金玉遊說諸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