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二章 重聚義,貞觀榮耀,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凌雲觀雖小,卻是道門正朔,通岐黃之術,善制良藥。杜璟很快就好的七七八八,已經橫戟練武了。
成至道長出身將門,少時隨兄長征戰,自然識貨,杜璟在這個年紀,功夫練到這個地步,已經算是天賦異稟了。
但觀其揮戟的套路,以技擊實踐為中心,編排套路結構嚴緊,佈局勻稱,運動清晰,招術奇特。手法驚異,步法多變,美無花架,實而不華,馬上步下均適用。
攻如猛虎下山,兼迅雷之勢,防時穩如泰山,伺機相還。臨陣應用,以攻為主,先發制人。特點是猛、快、巧、準。
但有一個問題,怎麼瞧怎麼彆扭,戟法顯得有些硬,若是把這戟,換成槊,那便顯得相得益彰了。
杜璟聳了聳肩膀:“道長好眼力!某用的正是家傳的槊法,我沒練過戟法,又捨不得這趁手的兵器,便只能如此!”
成至頟首點頭,槊,是一種造價極其昂貴的兵器,那可不是什麼人都能用起的,更別說留有家傳的戟法了。
杜璟年紀輕輕,便已經是四品將軍,再上談吐有章,舉手投足貴氣難掩,一看就是大族子弟。更難得是為人謙遜,沒有大族子弟傲嬌,前途不可限量。
既有緣法,何不再幫他一把。將杜璟引到凌雲觀的藏書閣,成至一邊忙著翻撿書,一邊說:“前隋時期,天下大亂,道門在芸芸眾生當中,亦不能倖免。”
“為防又是五胡亂華之事,便有序的向各偏遠的道觀,運送各種典籍。凌雲觀雖小,但也收到了五千餘本藏書。”
“有兩個架子,專門是放得是武功典籍。老道記得,有一套戰戟的功法,分內外兩冊。”
翻了半天,還沒找到,老道成至一手掐腰,一手撓頭,皺著眉頭:“放哪兒了呢?”
哦!想起來了,成至在架子下面翻出一個滿是灰塵的長盒,擦了上面的灰,開啟盒子,裡面靜靜的躺著兩冊功法,書名《項王戟法》
“這套戟法是五胡亂華之時,道門前輩下山懸壺濟世之時,偶然所得。”
“我觀將軍之戟亦頗有來歷,正好與這套《項王戟法》匹配,至於將軍能領悟多少,那就看將軍的天資了。”
懂武的人都知道“月棍、年刀、一輩子槍、寶劍隨身藏”這句話。其實這句話是有它自己道理的,不同步的兵器,練起來難度也深淺不一。
而在最難學的幾樣兵器中,戟的排名絕對是靠前的,因為此種兵器對使用者的要求極高,所以使用者甚少,功法自然就更稀有了,所以大多數情況,戟都充作儀設之物。
那麼戟對使用者的要求有多高呢?
首先,戟屬於重兵器,和矛、槍等輕兵器不同。戟使用複雜,功能多,需要極大的力量和技巧,集輕兵器和重兵器功能於一身。用戟者必須力大,戟法精湛,否則無法發揮戟的優勢。
戟練到一定的境界,不僅可以和重兵器對抗,如骨朵,錘,鏜等比拼力氣。還能和輕兵器,矛、槍、刀比拼招式技巧。故該兵器的使用者,不僅要有氣力,還要有靈活的身手。
所謂寶劍贈英雄,杜璟身高八尺,雙臂靈活,再加上異瞳,戰力翻番,正是練戟的好苗子。
瞧著兩冊功法,杜璟不由嘆道:“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先得其戟,又得見功法,乃某三生之幸也!”
聽杜璟敘說得到戰戟的過程,成至也是一陣唏噓,這也許就是冥冥中的天意。是老天上杜璟得到那杆戟,更是老天讓他遇到杜璟,這兩冊功法本來就該屬於杜璟。
杜璟臉上惶然之色,連連擺手:“不不不!這太貴重了。某蒙道長救命之恩本就無以為報,又怎敢貪戀貴門功法呢!”
呵呵,成至笑了起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將軍果然誠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