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0頁,夫郎家的現代小相公,白雲上,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滾滾碗裡那半碗米糊吃不完,以後不倒著餵狗了,還是給蛋蛋吧!
隔天方子晨抱著滾滾蛋蛋去造紙廠又看了一遍。
造紙廠建得比水泥廠要麻煩,因為造紙做工繁雜,打漿的池,焙乾紙張的夾巷等都需要修建,不是說外頭的的牆蓋起來,瓦片一遮就能完工。
光是夾巷就建了一來月。
焙乾紙張的夾巷是兩道土磚砌成的磚牆,磚塊之間有空隙能讓熱氣透出。焙紙時先在夾巷內生火,然後將一張張濕紙攤在牆上,從空隙中散發的熱氣使紙張慢慢乾燥,乾透後揭起來就是一張可使用的紙了。
要是不建夾巷,拿到外頭灑太陽也行,可安平縣這邊屬南,入冬和新春,皆是多雨多雲的天氣,潮濕得很,衣裳能曬老半月不幹,這時候總不能再拿到外頭去,也不可能說到入冬了就不造紙了。
這夾巷得做。
但方子晨並不曉得這夾巷怎麼做,以前看的時候,書上只有簡單的介紹,起先建的夾巷牆面太薄,空隙太大,紙張一貼上去,都要燃著了,後頭方子晨捉摸了許久,才終是建合格了。
這會兒讓張泉去找木匠打的『工具』也都陸續搬了過來。
造紙要把煮爛的原料放在石臼裡用力舂成泥面狀,搗爛後的原料用適量的水調配,使纖維徹底分離並浸透出水分,成為紙纖維的懸浮液,再傾倒入紙槽裡面。然後用細竹簾在紙漿中濾取,紙纖維留在竹簾上形成一層紙膜。用純天然植物原料做的催化劑來控制紙纖維懸浮液的濃度。把撈過紙漿的竹簾倒鋪在壓榨板上,然後小心地移開竹簾,這層紙膜便落在板上。慢慢堆疊起一層層的紙頁,再以重物擠壓,排出紙頁中的水分。
這些石臼,細竹簾,壓榨板都是得找人做的。
粗粗一算下來,人工和材料,去了差不多九百多兩。
鋪地上的是水泥,地皮用的是官家的,要是這兩大頭也要買,那要直逼上千兩。
財政縮水得厲害。
得儘快投入開工了。
方子晨給楊乘風去了文書,讓他在那邊找幾個會造紙的過來。
旁的雜物可以在村裡招工,但撈紙這一重要的環節,尋常人做不來,這得靠經驗,撈得輕紙會太薄,撈得太重紙又會太厚,完全憑藉工匠的精湛經驗和高超手法。
先頭剿匪的時候,處理贓物,就有兩大箱的紙,聽說是楚家的貨,楚家做的是造紙的生意,不過那規模小,涸洲雖是窮,但再窮也有那麼幾個文人,像安平縣就有七個,平時商戶、官府記帳等皆是要用到,那楚家憑藉這『獨門』手藝,幾乎可以說是壟斷了整個涸洲南邊的市場。
方子晨沒打算跟楚家搶,人小本生意混口飯吃不容易,紙張造出來,他要賣到上陽南江那邊去,那邊富饒,讀書人多,一板磚下去就能砸到三個讀書人,多的是人買,要是放涸洲本地,他這造紙廠要不是拿的夏景宏給的銀兩建,他怕是要賠得底褲都不剩。
而且,他的紙也不是單單就書寫紙一種,他還想把衛生紙造出來。
方子晨實在是受夠沒紙的日子了。
這裡條件實在是不得行的。
村裡人上茅房,就是用的樹葉子、玉米芯,這些東西表面粗糙,卻又不太硬,可大多樹葉表面光滑,其實擦的並不是很乾淨,玉米芯······不說了,用完了整個人是酸爽得緊,他每次用,都是捂著屁股蛋出來的,自來了大夏後,他屁股真是老遭罪了。
鎮上條件好一些的,多是用廁籌,其實說白了,就是竹條和木條,統稱攪屎棍。
用完了也不扔,洗了下次繼續用。
拿麻、布、絲綢當廁紙的也不是沒有,他去左相家的時候,就見孟府主子用的茅房裡放的就是這玩意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