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8頁,夫郎家的現代小相公,白雲上,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話把方子晨氣得夠嗆,懟道:「那你活那麼久有什麼用,最後還不是埋土裡。」
後頭他尋了幾天,人不是喊價高的離譜,就是不願來。
像吳老能請得人,除了給的銀子多之外,他『位高權重』,人賣他面子。
方子晨實在是懶得再找了。
教孩子又不是奶孩子,他來也行啊。
趙哥兒緩緩道:「可是這月底你就要回書院了。」
方子晨坐了起來,撓了一下頭:「我可以把孩子一起帶去啊!」
「可以嗎?」趙哥兒也坐了起來,拉了被子蓋住方子晨的腳,他是沒進過書院不假,但他也不是什麼事兒都不懂,他就沒見過誰帶著孩子一起去求學的。
「可以的吧!」方子晨說:「那書院是吳老頭開的,不行我找他去,面對優秀的人才,總是要有些特例。」
趙哥兒還是愁眉不展:「那會不會影響你啊?」
當初就是怕著影響方子晨,他才想著給孩子找家書院。
作者有話要說:
小可耐們,真是對不住,晚了些(^▽^)
正常都是兩更的!加更會說滴!
第277章
方子晨無所謂的擺擺手:「不會,我有分寸的。」
這話他說的信誓旦旦,但心裡也有點沒底。畢竟鄉試可不是開玩笑的。
以他目前的實力,能考上,但名次一定不會太好。
鄉試有多難,看整個扶安鎮和底下大大小小差不多幾十個村落,除安和書院院長外,一個舉人爺都沒有,就曉得了,而且,鄉試為何定為三年一次?
一是因為科舉考試性質不同,其選拔的是官員,不是每年都需要那麼多官員。
而且古代選官途徑很多,並非完全靠科舉,還有許多其他選拔人才的方法。
比如國子監,國子監相當於現在的大學,是古代官員重要的孵化器,但裡頭大部分只有七品以上官員子弟才可入學,少部分是一些特別出眾的英才,招生名額也不多。
除了國子監,還有從屬於國子監的太學,這裡也出人才。
還有舉薦制度,就是推選人才,使埋沒的人才得以重見天日。
每個人都想著魚躍龍門,因此每年參考的學子猶如過江之鯽,朝廷不需要太多的官員,但又不可能下令不許人科考。為求制衡,只能加大卷子的難度。
因此,鄉試就成了競爭最為激烈的一級考試。
而且,鄉試如果一年一次,以古代的生產力,難以組織和管理大流量的「科考群體」。
生產力受限,是古代科舉考試三年一次最重要的原因,生產力水平低下,組織管理能力跟不上,朝廷與學子們都難以應付一年一度的大型科舉考試。
其次,科舉考試的時間跨度太長。鄉試一般在當年9月進行,稱「秋闈」;會試一般在次年2月考,鄉試與會試之間相隔六七個月,這六七個月都是古代學子們的「高考季」。
鄉試在州城裡考,但會試和殿試乃於京城開考,古代交通不發達,路遙車馬慢,所以需要提前幾個月就上路。
對考生來說,他們把提前上路稱「趕考」,趕考途中,長久地呆於馬車上,風雨兼程,疾病侵擾,各種艱難苦痛夠你受的。另外,科舉趕考花費巨大,常有人傾家蕩產,然行至中途盤纏用盡的人比比皆是。所以,一般的考生忍受不了一年一考,三年一考倒是可以。
另一方面,對官員來說,科考時節,日子更難熬。禮部的官員首當其中,他們要忙得焦頭爛額;鄉試、會試、殿試三場考試,每一場都要先遴選考官、製作考題、佈置考場,然後監考、評卷、放榜、錄用……而且不只是禮部官員忙,因為科舉考試是國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