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章 孟子·梁惠王下2.7,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作者:【先秦】孟子

孟子見齊宣王,曰:“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1]。王無親臣矣,昔者所進,今日不知其亡也[2]。”

王曰:“吾何以識其不才而舍之[3]?”

曰:“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與[4]?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見不可焉,然後去之。左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後察之,見可殺焉,然後殺之。故曰:‘國人殺之也。’如此,然後可以為民父母。”

註釋:

[1]以上三句意為:所謂歷史悠久的國家,不是說國中要有高大的樹木,而是說要有世代建立功勳的大臣。[2]以上三句意為,大王現在沒有親信的臣子,過去任用的人,都不知哪裡去了。進:進用。[3]吾何以識其不才而舍之:我怎樣才能識別無能之人而不任用他們呢?[4]以上五句意為,國君進用賢才,如果不得已,將會使卑者超越尊者,疏者超越親者,能不慎重嗎?

原邊注:

民意為上。

點評:

本章論述選用賢才和罷免不才,強調了民眾意見的重要性。本章的觀點,應是受到孔子“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論語·衛靈公》)的影響,但孟子突出了民的地位,強調民意在決策中的重要性,將其作為官吏任免的重要依據,是對民本思想的一個重要發展。

本章提到“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與”,並不意味著孟子反對尚賢。相反,《孟子》一書中多次談到尚賢,主張“尊賢使能,俊傑在位”(3.5),要求“立賢無方”(8.20)。孟子這樣講,可能是因為“卑逾尊,疏逾戚”在當時還是一件大事,故要求執政者謹慎處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不久,孟子接受了宋君饋贈的七十鎰金,離開宋國,回到鄒國。《梁惠王下》記載說,鄒國同魯國發生了衝突。鄒穆公問孟子:“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孟子回答說:“凶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他說,這就像曾子說的那樣:你怎樣對待人家,人家就將怎樣回報你。現在,您的百姓可得到報復的機會了,您不要責備他們吧!

滕定公死了,滕文公使然友兩次到鄒國來向孟子請教怎樣辦理喪事。滕文公嗣位,孟子便來到滕國。滕文公親自向孟子請教治理國家的事情。孟子說:“民事不可緩也。”他認為人民有了固定產業收入,才有穩定的思想道德和社會秩序。而人民生活有了保障後,還必須對之進行“人倫”的教化。“人倫明於上,小民親於下”。滕文公又派他的臣子畢戰詢問井田制的情況。孟子說:“夫仁政,必自經界始”。接著講了一遍井田制。最後說,我說的是大概情況,您和您的國君參照著去做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遊:熊貓燒香就變強

胖子都是潛力股

異詭江湖:序列

西北擺爛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