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章 《左傳·曹劌論戰》,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1]。公將戰,曹劌請見[2]。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3],又何間焉[4]。”劌曰:“肉食者鄙[5],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6],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7],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8],弗敢加也[9],必以信[10]。”對曰:“小信未孚[11],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12]。”對曰:“忠之屬也[13],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註釋:
[1]齊師伐我:齊師伐魯,是為了上一年公子糾的事。齊國公子小白(齊桓公)與公子糾爭位。魯國支援公子糾。上一年,齊人逼魯國在生竇這個地方殺死了齊國的公子糾,今年齊國又來伐魯。[2]曹劌(gui):又叫曹沫,生卒年不詳,春秋時魯國大夫(今山東東平人),著名的軍事理論家。事蹟可參見《史記·刺客列傳·曹沫》。[3]肉食者:當時習慣語,指當官的貴族。[4]間(jiàn):參與。[5]鄙:鄙陋,無遠見。[6]“衣食”二句:衣食這些用於生存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佔有。弗敢專,不敢專有享用,必分給群臣。[7]未遍:不能周遍,人人皆有。[8]犧牲:祭祀用的豬、牛、羊。玉:珠玉。帛:布匹。都是祭品。[9]加:增加,此指虛報。[10]信:誠信。[11]未孚:未取得信任。孚,信任。[12]必以情:指處理得合情合理。[13]忠之屬:這是忠於百姓、為百姓盡力的表現。
原邊注:
清人王源《左傳評》曰:“妙在‘遠謀’二字。”“謀者戰之本。未能遠謀,何以戰乎?”
曹劌與魯莊公的戰前對話,重在論民心向背與戰爭的關係。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1]。公將鼓之[2]。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3]。劌曰:“未可。”下視其轍[4],登軾而望之[5],曰:“可矣。”遂逐齊師。
註釋:
[1]長勺:在今山東曲阜。[2]鼓之:擂鼓進軍。[3]馳之:追擊齊軍。[4]轍:車輪走過的痕跡。[5]軾:車前扶手橫木,全車最高點。
原邊注:
作者的用筆極其省儉。近人吳曾祺說:“寫一時戰狀,他人數百言方盡者,此只以一二言了之,可謂簡括之極,此等境界,萬難學到。”(《左傳菁華錄》)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2],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3]。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4],故逐之。”
註釋:
[1]“夫戰”二句:意謂作戰,靠的是勇氣。[2]竭:士氣衰竭。盈:士氣旺盛。[3]伏:埋伏。[4]靡:倒下。
原邊注:
“一鼓作氣”的本意是說打仗時擂第一通鼓,士氣就振作起來了。
點評:
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齊興師伐魯,戰於魯地長勺,魯國最終以弱勝強,史稱齊魯長勺之戰,是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文中寫戰爭的過程其實非常簡略,重在寫曹劌的“論戰”。戰前曹劌之三問,突出的是民心的向背;作戰時曹劌之二“未可”,二“可矣”,體現其戰機把握之準確。戰後曹劌的評論,又緊扣戰爭經過,解釋一鼓作氣、彼竭我盈之理和下視登望之故。曹劌種種行為的原因於激戰之中無暇解釋,自然給讀者留下懸念,待最後莊公問其故,才一一道出,令人豁然開朗。行文設計巧妙,簡潔明瞭,佈局詳略有致,是《左傳》之中描寫戰爭的一篇短小精悍獨具特色的作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