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章 《莊子·應帝王》,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齧缺問於王倪[1],四問而四不知[2]。齧缺因躍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3]。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4]。有虞氏,其猶藏仁以要人[5];亦得人矣,而未始出於非人[6]。泰氏,其臥徐徐[7],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8],一以己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於非人[9]。”
註釋:
[1]齧缺、王倪:皆為虛擬人物。亦見《齊物論》。[2]四問而四不知:事見《齊物論》。[3]蒲衣子:寓言人物。[4]有虞氏:即舜。泰氏:傳說中的上古帝王。舜為儒家構想的聖王天子,莊子則有意創造出另一種形態的人物,以破除世俗的政治觀。[5]要人:要結人心。[6]非人:指物,與人相對的外物。一說指“天”。[7]以下兩句是形容泰氏睡時安閒舒緩,醒時安閒自得。徐徐,安閒,舒緩。于于,安閒自得的樣子。[8]一:或,任或。[9]未始入於非人:意即從來沒有受外物的牽累。
原邊注:
泰氏是莊子刻畫的道家理想人物。有虞氏標榜仁義以要結人心,泰氏卻心胸舒泰、德性純真,是一個自由無礙的自然人。
肩吾見狂接輿。狂接輿曰:“日中始何以語女[1]?”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經式義度[2],人孰敢不聽而化諸[3]!”狂接輿曰:“是欺德也[4];其於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蚉負山也。夫聖人之治也,治外乎[5]?正而後行[6],確乎能其事者而已矣[7]。且鳥高飛以避矰弋之害[8],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燻鑿之患[9],而曾二蟲之無知[10]!”
註釋:
[1]日中始:虛擬人物。一說中始,人名;日,往日。女:同“汝”。[2]經式義度:皆謂法度。義,讀為“儀”。[3]諸:句尾助詞,猶“乎”。[4]欺德:虛偽不實的言行。[5]治外:指用“經式義度”繩之於外。[6]正而後行:自正而後化行天下。[7]確乎能其事者:指任人各盡其能。[8]矰弋(zēng yi):捕鳥的器具,把箭系在生絲上。[9]鼷(xi)鼠:一種小老鼠。神丘:神壇。燻鑿:謂煙燻和挖掘。[10]而曾二蟲之無知:難道人還不如這兩種蟲子。
點評:
治理國家必須釐定法律,但統治者不能僅憑自己的意願及政治利益去制定法度,必須以人民的意願為準則和依歸,因任自然,順應民性,不以我強人,自正而後行化。
天根遊於殷陽[1],至蓼水之上[2],適遭無名人而問焉,曰:“請問為天下。”無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問之不豫也[3]!予方將與造物者為人[4],厭,則又乘夫莽眇之鳥[5],以出六極之外,而遊無何有之鄉,以處壙埌之野[6]。汝又何帠以治天下感予之心為[7]?”又復問。無名人曰:“汝遊心於淡,合氣於漠[8],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9],而天下治矣。”
註釋:
[1]天根:和下文的“無名人”都是寓名。殷陽:殷山之陽,是莊子杜撰的地名。[2]蓼水:莊子自設的水名。[3]何問之不豫:言所問何其不當。不豫,不悅,不快。豫,適,謂妥當。[4]予方將與造物者為人:謂予方將與大道為友,即正要和大道同遊的意思。[5]莽眇之鳥:像鳥般的輕盈虛渺之氣,喻以清虛之氣為鳥,遊於太空。[6]壙埌(kuàng làng)之野:形容空曠遼闊,與“廣莫之野”同義。[7]帠(yi):“臬”的壞字,讀作“寱”,“囈”的本字。一說當為“叚”,為“暇”借字。[8]淡、漠:皆指清靜無為的境界。[9]無容私:不參以私意。
點評:
“遊心於淡”,遊心於恬淡之境,或為古典美學“澄懷味象”之源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