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章 十三,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保定府南面偏東,九十里至蠡縣。這兒是古博陵郡地,今已成為歷史的陳跡。
在蠡縣,崔氏族人已不多見。在南鄉,故郡城已成為廢墟;距城十五里,荒野綿延,只可看到幾處土坡而已,幾處村落,良田千頃,這就是南鄉。
這一帶的人,稱一些稍大的沼澤大池為“澱”。廢墟的東南兩三里,有座三四里廣闊的六溝澱,由六溝水匯合而成,東流入豬龍河,
六溝澱與廢墟之間,有一座博村,只有五六十戶人家。村分東西,東村是崔姓族人所居,人丁式微,但卻是書香世家,也是當年士族的殘餘,如今仍保持著傲岸的門風而自豪。
西材,是高姓族人,自稱是古高陽國的遺民王族後裔,以國為姓源遠流長。
崔姓是士族,高姓是王族,有麻煩了。想當年,有些王族出身草莽,雖然是統治者,但仍以能結交士族為榮。而士族卻對門弟極為重視,盯不起王族,決不在暴力下低頭,雖皇親國戚也不假以詞色,骨風嶙峋,但也又臭又硬。
士族經五胡亂華之變,大量南遷,日趨式微。王族也由朝代易姓,成為過氣的沒落王孫。
在博村,東西二村勢同水火,也算得是沒落王孫與凋零士族之爭,
紫雲仙子林紫雲姑娘,風塵僕僕到了蠡縣,花了好幾天工夫,四處打聽崔姓族人的訊息。
她以為崔長春死了,抱著歉疚的心情,希望能找到崔長春的家人,告訴他們崔長春死亡的訊息。
在這裡打聽崔氏族人按理應該毫無困難,事實卻不容易,崔姓族人太少,自視甚高極少與人打交道,因此知者不多。
跑了不少冤枉路,終於被她打聽出南鄉有姓崔的族人聚居,但說的人語焉不詳,所知有限。
一早,她換了一襲青儒衫,易釵而笄,僱了一頭小驢,向南鄉進發。姐妹倆闖蕩江湖,隨身帶有男裝。必要時便改變身份,但大多數日時皆以紫衣紅衣本來面目行走江湖,博得紫衣仙子與小紅仙子的美號。
沿途詢問,終於博存在望。
她感到心情在逐漸緊張,傳死訊委實難以啟齒吶!
蹄聲得得,踏入了村口柵門,一看村莊的格局,便知這座村必定問題重重。兩村相距僅百十步,各有各的路,各有各的門,中間種了酸棗樹,枝濃刺利無法通行,分隔為東西二村,老死不相往來。
她進的是西村柵門,村民們皆以好奇的目光,打量這位陌生書生。
她看到含有敵意的目光,深感詫異。
村中的房屋,皆建得堅實、高大,寬敞,似乎不象是農村,倒象大城中的高尚住宅區。一座座高大的四合院瓦房,每家都有院有園,村民不論老小,皆穿得整齊清潔樸實,街上有車轍蹄痕。
她這身儒裝,在這裡顯得不甚調和,卻有人穿儒衫,因此頗為突出。
她下了驢,牽著緩繩走向一位中年人,長揖笑問:“請問大叔,這裡是不是博村?”
中年人以懷疑的目光打量著他,但頗為友善地笑問:‘公子爺有何貴幹?這裡是博村。”
“小生打聽一個人,尚請指引。”
“你問的是……”’
“他姓崔……”
中年人立即沉下臉,大聲說:“這裡沒有姓崔的人,本村是一姓村。”
她一怔,心說:這人的態度怎麼變得這樣快?但她的臉色仍然不變,說:“咦!這裡不是博村嗎?”
“當然是博村,就是沒有姓崔的。”中年人冷冷地說,轉身便走。
原先圍上來看熱鬧的人,皆紛紛離去。
街上,只剩下她一人,站在原地發呆。
她不死心,牽著坐騎向前走。
劈面被一位年輕人攔住,攔住去路的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