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章 曹丕《雜詩二首(其一)》,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曹丕《雜詩二首(其一)》
作者:【三國 魏】曹丕
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展轉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天漢回西流,三五正縱橫。草蟲鳴何悲,孤雁獨南翔。鬱郁多悲思,綿綿思故鄉。願飛安得翼,欲濟河無樑。向風長嘆息,斷絕我中腸。
賞析:
蕭統《文選》有“雜詩”一類,李善注曰:“雜者,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云雜也。”“雜詩”大多是一些富有興寄的遊子思婦詩,今所存者以建安詩人之作為最早。此篇是一首遊子思婦詩,寫長期漂泊異鄉的遊子濃厚抑鬱的思鄉情緒。其風格、情調和遣詞都與《古詩十九首》相近,帶有模擬性質。
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以悲秋而抒發內心愁苦鬱悶的心情,對後世詩人的創作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本詩寫遊子,一開始便將主人公置於淒涼寂寞的漫漫秋夜:“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這種淒涼的深秋長夜,最容易引起漂泊異鄉的遊子的滿腹憂愁和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次二句將筆鋒轉向了遊子,寫主人公因為強烈的懷鄉思緒,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在愁思之中披衣起床,徘徊於戶外。這“展轉不能寐,披衣起徘徊”二句,明顯化用《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篇“憂愁不能寐”一節。
“彷徨”以下八句,承接上文,寫出戶徘徊所見的景物。“忽已久”,寫彷徨時間之長,也顯示了主人公當時思鄉的意痴情迷。“白露沾我裳”,暗示夜深後天氣的寒涼,由於寒露的侵襲,驚斷了客子的思緒,從而引起下文的“俯視”和“仰看”。曹丕寫詩,善於透過視覺上下角度的變化,多方位地表現景物,並從而引起聯想。這一俯一仰,極其自然和諧,毫無斧鑿痕跡。“天漢回西流,三五正縱橫”二句,繼續寫“仰看”。“天漢”,指銀河,“回西流”,寫銀河的方向,秋天傍晚時銀河是西南指向,隨著夜深而向西轉移,現已轉向正西,可見夜已深。“三五”,指天空稀疏的星斗,《詩經·召南·小星》有“嘒彼小星,三五在東”之句,朱熹《詩集傳》說:“‘三五’,言其稀,蓋初昏或夜將旦時也。”二句既是眼前景物,又暗示主人公彷徨之久,反襯出他長夜不寐的痛苦。“草蟲”二句轉寫動物,“草蟲鳴何悲”,寫聽覺,照應上文的“俯視”,“孤雁獨南翔”句又一轉,寫視覺,照應上文的“仰看”,俯仰之間,所見所聞,無非都是令人傷心的景象。使主人公感到自身如一隻失群的孤雁,無所歸依,從而引出下文,直抒濃厚愁苦的思鄉之情。
“鬱郁多悲思,綿綿思故鄉”,正面點明主人公強烈的思鄉之情,詩中的一切感受皆由此而生髮。末四句更具體寫欲歸不能的痛苦,暗用漢樂府《悲歌》中的“思念故鄉,鬱郁累累。欲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之意,表現不得迴歸時肝腸寸斷的痛苦。至此,主人公苦痛悲切的思鄉之情達到了高潮,全詩也就在這斷腸聲中戛然而止。
本詩寫得清麗自然而又纏綿悱惻,歷來被認為是曹丕的代表作品。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說:“魏文帝詩如西子捧心,俯首不答,而回眸動盼,無非可憐之緒。傾國傾城,在絕世佳人,本無意動人,人自不能定情耳。”正是指此類詩所達到的藝術效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