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1章 駱賓王《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即斗宿。斗宿和牛宿是吳地星空的分野。[22]家傳漢爵:有世代傳襲的爵位。因漢初王侯封爵,故借漢說唐代的功臣後裔。這裡指異姓官員。[23]地協周親:身分地位合於至親。這裡指宗室官員。[24]重寄:寄託重任。爪牙:指節制一方的將帥。[25]顧命:皇帝臨死的遺命。宣室:漢未央宮殿室名,此是借用。[26]一抔(pou)之土:指高宗陵墓。一抔,猶一掬。未乾:高宗下葬才一個多月,故云。[27]六尺之孤:指嗣位的新君李顯。無父之子曰孤。[28]送往事居:往,死者,指高宗;居,生者,指中宗。[29]同指山河:共指山河以為憑信。[30]先幾之兆:事前的朕兆。這句說,看不清事先的預兆。[31]後至之誅:遲遲不響應者定按軍法從事。《周禮·大司馬》:“比軍眾,誅後至者。”
賞析:
弘道元年(683),唐高宗死去,太子李顯即位(中宗),武則天臨朝稱制;翌年即廢中宗為廬陵王,改立第四子李旦為帝(睿宗),實囚之於宮。武后大權在握,改東都洛陽為神都,悉改百官名稱,積極籌建武周王朝。李唐宗室舊臣與武后集團長期以來的權利鬥爭更趨尖銳。李敬業是唐朝開國功臣英國公李積(本姓徐,因有功賜姓李)的長孫,曾任太僕少卿、眉州刺史,這年因事謫柳州司馬,便與其弟敬猷聯絡薛璋、唐之奇、杜求仁及客居揚州的駱賓王等人,於九月在揚州以恢復中宗帝位為號召,發動武裝暴動,旬日之間便雲集十萬餘人。敬業自稱匡復府上將、領揚州大都督。駱賓王為藝文令,寫下了這篇聲討武后的檄文。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卓越的政治才能,貞觀之治的統一強盛在她手裡得到切實鞏固,對歷史頗多貢獻;但她為了奪權稱帝,殘酷殺戮異己,株連太廣,連作了太子的親生兒子李弘、李賢,因有才能也被她先後殺害,更不必說大批忠於李唐的朝臣地方官了。過去對這篇討武檄文的評價,或因肯定武后歷史功績而否定駱賓王,或因強調封建正統而拔高駱賓王的“忠義大節”(如明末追諡賓王為“文忠”,清雍正時又為其建忠孝祠),其實皆失之片面。檄文中固有維護李唐王朝的正統觀念,但更主要的則是他長期侘傺失志、身受迫害壓抑,而對武后政權不滿的爆發。在此六年前(678),他因受誣陷“坐贓”而被捕下獄,在《獄中書情通簡知己》中就公然聲稱“莫言韓長儒,長作不然灰”;出獄後作《疇昔篇》,又感憤“讒言巧佞儻無窮”;公元680年,除臨海縣丞,因才高位卑受人奚落而“怏怏失志,棄官而去”(《舊唐書》本傳),而他的個性又是“天生一副俠骨,專喜歡管閒事,打抱不平,殺人報仇,革命,幫痴心女子打負心漢”(聞一多《宮體詩的自贖》)。此時恰好身處政治暴風雨中心的揚州,故李敬業起兵,正好為他提供了一個噴發胸中積鬱憤懣的機會。這是作者寫作本文時的心態。檄文中的情緒也反映了當時一批人懷念貞觀、永徽之治,反感武后殘暴的共同心態。
作為軍用文書的檄文,本篇確實達到了“事昭而理辨,氣盛而辭斷”(《文心雕龍·檄移》)的要求。首段歷數武氏罪惡昭彰,警醒李唐社稷面臨生死存亡之秋,為興兵討武鋪墊了充足的理由,可謂“事昭而理辨”;次段接寫敬業舉義之名正言順和兵威強盛之必勝無疑,可謂“氣盛而辭斷”;末段號召京、藩文武響應,示之以大義,動之以刑賞,更是理直氣壯,慷慨果斷。
而每段內部的層次章法,也無不體現出這些特點。
首段分兩層:先歷數武氏之罪不容誅,緊扣首句一個“偽”字(篡位不合法、非正統):論本性,無婦人應有的謙和溫順;論出身,是個貧寒微賤的木材商家庭;論資歷,僅是太宗後宮排在後列的才人,以更衣之便得幸;論品行,她先與太子淫亂,後為掩蓋曾為太宗才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