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章 疾困與孫權箋,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疾困與孫權箋

作者:【三國】周瑜

瑜以凡才,昔受討逆[1]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榮任,統御兵馬,志執鞭弭,自效戎行。規定巴蜀[2],次取襄陽[3],憑賴威靈,謂若在握。至以不謹,道遇暴疾,昨自醫療,日加無損。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誠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復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埸[4]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虎。天下之事,未知終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慮之日也。魯肅[5]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儻或可採,瑜死不朽矣。

註釋:

[1]討逆:指孫策,他曾受封“討逆將軍”。[2]巴蜀:漢代巴郡、蜀郡,約相當於今四川省。當時為劉璋、張魯所分據。[3]襄陽:今屬湖北,當時為荊州州治,為劉備所佔據。[4]疆埸(yi易):邊境。[5]魯肅:字子敬,東吳謀臣。與周瑜友善,後代周瑜領兵。

賞析:

這是周瑜病危之際給孫權的遺書,錄自《三國志·吳書·魯肅傳》裴松之注所引《江表傳》。《周瑜傳》載:周瑜詣京見孫權後,“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因此,這封信當寫於建安十五年(210)。

周瑜是東吳政權的重臣。他與孫策是同庚摯友,共同奠定了東吳政權的基礎,又分娶江東美人喬氏姐妹,成為連襟。孫策曾說:“周公瑾英雋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三國志·周瑜傳》裴注引《江表傳》)孫策死後,其弟孫權繼位,孫母當週瑜面對孫權說:“我視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周瑜以其傑出的才能和與孫氏家族的特殊關係,受到充分的信任和重用,得以施展其平生抱負。尤其在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軍南下,威逼江東,東吳朝臣多以為無力拒曹,不如投降,周瑜力排眾議,主張抗敵。在孫權的支援下,他率軍聯合劉備,在赤壁大戰中擊敗曹軍,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一個輝煌戰例,表現出高超的軍事才能,並由此一舉奠定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三國是一個天下動盪、英雄輩出的時代,而周瑜尤其是一個風流俊爽的佼佼者。八百多年以後,蘇東坡寫《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仍無限感嘆地說:“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周瑜並非“文人”,但在這篇遺書裡,透過簡潔有力的文辭,可以體會到他的英豪之氣。一開頭,周瑜追敘了自孫策以來他與孫氏政權的密切關係,語含謙恭與忠誠,同時也包涵著不負重任的自信。赤壁之戰後,劉備暫居荊州,立足未穩,劉璋、張魯割據巴蜀,懦弱無能。因此,“規定巴蜀,次取襄陽”,以整個南部中國的力量與曹操所統治的北部中國相抗衡,進而統一天下,就是周瑜所設想的戰略計劃。“憑賴威靈,謂若在握”,顯示他對自己的戰略計劃是穩操勝券的。然而正在三十六歲的英年,周瑜卻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誠不足惜”,似乎是一種通達;但是,人誰不戀生?只是以周瑜的豪氣,絕不願對生死之事,表現得哀哀慼戚罷了。他以“微志未展”的遺憾,表示對他所投身的大事業的留戀,流露了一個英雄人物在過早棄世之際的痛楚。在沉靜的語氣中,這一痛楚更顯得感人。

這封遺書的一個直接的目的,是推薦魯肅為自己的繼承人。對於這一安排,周瑜再三強調了他的出發點,是考慮東吳政權的安危與前途。“天下之事,未知終始”,表現出深刻的憂慮;“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語氣斬絕,不容置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則表示了極其懇切的祈求,使得孫權無法拒絕他的臨終安排。

就身分來說,周瑜與孫權是君臣關係,因而這封遺書使用了與彼此身分相符的謙恭委婉的詞語。但是,周瑜的態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遊:熊貓燒香就變強

胖子都是潛力股

異詭江湖:序列

西北擺爛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