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章 祀故太尉橋玄文,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段,用四字句,骨力勁健,是東漢末碑銘文的習慣寫法,這還不足奇。而第二段就顯出曹操直抒胸臆的特點了。他說:“吾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頑鄙之姿,為大君子所納。”靈帝熹平三年,他舉孝廉為郎前後,曾拜謁過橋玄,所以說趕上了升堂入室,認為自己的資質頑而且陋,竟能受到橋玄的熱情接待。這些話確為由衷之言。而下面又深一層說:“增榮益觀,皆由獎助(當從《後漢書·橋玄傳》作‘勖’)。”這是講由於橋玄的品題獎勉,增加了榮譽,增益了世人好評。《世說新語·識鑑》注引《魏書》雲:“玄見太祖曰:‘吾見士多矣,未有若君者,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那麼曹操從橋玄那裡得到了他所最希望的評價與鼓勵,當然是一生感激的了。祭文中未重複這些話,這自然是當時人們所熟知的,所以祭文只用“猶仲尼稱不如顏淵,李生之厚嘆賈復”二語來比譬,是說橋公對自己的期許,不減於仲尼之認為自己不如顏淵,舞陰李生之讚美賈復是將相之器。然後說:“士死知己,懷此無忘。”這一段文章感情流露得十分充沛,而且是以今天的自己論證了橋玄的話的準確性,更顯得文章骨力挺拔,意氣昂揚。
最後一段寫得很幽默。曹操引用了橋玄生前戲笑之言,既使忘年之交、知己之情表現得更深刻,又使自己懷念死者的感情,表現得極為篤厚。這種寫法也是建安文學所特有的。
文中寫道:“又承從容約誓之言:‘殂逝之後,路有經由,不以斗酒隻雞過相沃酹,車過三步,腹痛勿怪。’”這段話,很代表建安文學“雜以嘲戲”的特徵。如孔融寫給曹操的信,陳琳代曹洪寫給魏文帝的信,曹丕《典論·自敘》,曹植《與吳季重書》中所講:“過屠門而大嚼,雖不得肉,貴且快意”等。這種特點很符合於當時社會任情放縱、不拘泥禮法的風氣。如《世說新語·傷逝》記載王粲好驢鳴,死後,魏文帝臨喪,讓同來的人,各作驢鳴一聲來送靈,就是與本文所寫很相近的例子。這種話如不是交情深厚的人,是不可能說的。所以文章又說:“雖臨時戲笑之言,非至親之篤好,胡肯為此辭乎?”對橋玄上述一時戲笑的言辭作了情理俱到的評論,正反映曹操“心念舊恩”(《短歌行》語)的感情。所以下面說:“匪謂靈忿,能詒己疾,懷舊惟顧,念之悽愴。”他認為他所以引述這些話語,並不意味著魂靈真的發怒,能夠讓自己生病,而是思念舊日友好情懷,回想起來十分難過。《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魏書》雲,橋玄曾對曹操說:“吾見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願以妻子為託。”這些話大概是和上面這段話同時說的,但史書所記,經過修飾,便遠不及文中所述這一細節,最能表達橋玄對曹操的賞識和寄希望於他的真實感情。
這篇文章絕少冗贅言辭,不像六朝祭文多華少實;而結尾六句,寫得更爽快簡淨,是地道英雄人語而不是小兒女之情,真足以體現曹公文章的古直風格。詞雲:“奉命東征,屯次鄉里,北望貴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尚饗!”建安五年曹操打敗袁紹於官渡之後,建安七年又假獻帝命東征袁紹,路經睢陽。睢陽是橋玄家鄉,所以說大軍屯駐橋玄鄉里。乃心,指操自己的心。周瑜《疏薦魯肅文》:“是瑜乃心夙夜所憂。”也是用乃心指自己的心的。寥寥數語,真是語短心長。
全文才百七十多字,主體的感情和個性都表現得很鮮明。這一祭奠的話語無疑是反映橋玄有先見之明。而曹操大破袁紹於官渡,又繼續進攻,此祭就是借告慰橋公之靈,表明自己已奠定了掃平天下的基礎。同時,這一祭文也是向朝野人士表示自己不忘舊恩,一語之賜必報,用意也是很深遠的。在此文之前,曹操還寫了《軍譙令》,雲:“吾起義兵,為天下除暴亂。舊土人民,死喪略盡,國中終日行,不見所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