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章 至仁山銘,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至仁山銘
作者:【南北朝】庾信
峰橫鶴嶺[1],水學龍津[2]。瑞雲一片[3],仙童兩人[4]。三秋雲薄,九日寒新[5]。真花暫落,畫樹長春。橫石臨砌,飛簷枕嶺。壁繞藤苗,窗銜竹影。菊落秋潭[6],桐疏寒井[7]。仁者可樂,將由愛靜。
註釋:
[1]鶴嶺:《豫章記》:“鸞岡西有鶴嶺,王子喬控鶴所經。”王子喬,古代傳說中的仙人。《列仙傳》:“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2]龍津:即龍門,又名禹門口,在陝西韓城與山西河津之間。《藝文類聚》卷九六引《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大魚集龍門下數千不得上,上者為龍。”[3]瑞雲:吉祥之雲。《洞冥記》:“東方朔雲:‘東海有大明之墟,有釜山。山出瑞雲,應王者之符命,如黃帝黃雲,堯時有赤雲之祥之類。’”[4]兩仙童:曹丕《折楊柳行》:“西山一何高,高高殊無極。上有兩仙童,不飲亦不食。與我一丸藥,光耀有五色。服藥四五日,身體生羽翼。輕舉乘浮雲,倏忽行萬億。流覽觀四海,茫茫非所識。”[5]九日:九月九日重陽節。[6]菊落秋潭:語出晉陸機《要覽》:“酉陽山中有甘谷,谷中皆菊花,墮水中,居人飲之多壽,有及一百五十有餘歲者。”[7]桐疏寒井:化自魏明帝曹叡《猛虎行》詩:“雙桐生空井。”
賞析:
庾信擅長作銘,《庾子山集》有銘一卷,收其作十二篇;或長近二百言,或短至二十四字,無不弘潤博約,得銘體之妙。
人秉陰陽之氣而生,氣質本有愛動好靜之別,對於自然美也就各有殊好。孔子云:“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後人將孔子此語推衍發展成為儒家比德說,認為審美主體在欣賞自然美時帶有主觀選擇性,不僅以自己的氣質和趣味,更以自己的道德觀念為選擇標準。如朱熹解釋孔子此語說:“知者達於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於水,故樂水;仁者安於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於山,故樂山。”(《四書章句集註》)庾信即本孔子之言命筆,闡發“仁者愛靜山”的至理妙趣。
此銘寫於“三秋雲薄,九日寒新”之季,卻全無“悲哉秋之為氣也”的感傷,更無流落西魏後蒼老悲愴的情味,當作於在梁之時。清倪璠謂此銘“中大通三年(531)後簡文為太子時,隨侍東宮之所作也”,並謂至仁山即“梁宮中之小山也”(《庾子山集註·玉帳山銘題解》)。
落筆不同凡響。頭四句寫至仁山的峰、水、雲、人,筆墨似實而虛,有意藉助古代神話傳說,渲染飄緲仙氣,將山神聖化。請看:橫峰如鶴嶺,有仙人駕鶴飛掠;激水似龍津,多群魚逆流騰躍;山上瑞雲繚繞,有仙童出現,可訪求飛昇仙丹,豈非神異之山!真令人神思飛越,遐想聯翩。繼而筆鋒一轉,改用實筆描寫山舍景觀:遠而望之,睹“飛簷枕嶺”之雄姿;近而察之,悟“壁繞藤苗”之生氣;自屋向外看,得“窗銜竹影”之幽趣;還能飲菊延年益壽,觀桐玄思人生,真是賞心悅目,美不勝收。以上句句含景,如詩如畫,將至仁山風光形容得出神入化,清綺無倫。最後順勢畫龍點睛,濡毫點出山居的最高心得,亦即此銘的玄妙旨趣:“仁者可樂,將由愛靜。”唯此山為靜境,且惟仁者方知此靜山之可樂也!
此銘融情入景,寫景如畫,表現出作者對自然美體察入微的觀察力和點染神化的表現力。章法上,虛筆與實筆相輔相成,景語與情語相得益彰,尤堪玩味。全文除結末二句外,全部兩兩對偶,音韻諧美;用典多而通達,深而雅妍,不愧為集南北朝藝術之大成的大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