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章 床頭捉刀人,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床頭捉刀人

作者:【南朝】劉義慶

魏武將見匈奴使[1],自以形陋,不足以雄遠國,使崔季珪[2]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註釋:

[1]魏武:即曹操(155—220),漢末任丞相,封魏王。其子丕稱帝,追尊他為武帝,世稱魏武帝。匈奴:我國古代北方民族之一,遊牧在大漠南北,善騎射。[2]崔季珪:即崔琰,字季珪,三國清河東武城(今山東武城西)人。建安初為袁紹所闢,後歸曹操,歷任丞相東、西曹掾、魏國尚書等職,為人質樸梗直。後被誣指誹謗朝政,自殺。

賞析:

本文選自《世說新語·容止》。

古代人們習用“奸雄”二字形容曹操,確實有一定的道理,而且也相當簡單明瞭。這兩個字把曹操的品德和才幹都概括了。

是啊!魏王曹操不愧為一個大政治家,治理國家有一手,論文才,也是第一流的。他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手法很高明,充分顯露了“奸雄”本色。

雖然陳壽《三國志》的曹操傳,亦即《武帝紀》,對曹操不夠光明磊落的種種儘可能迴避,或加以掩飾,甚至篡改,但是三國鼎立的局面,使曹操父子沒有法子控制吳蜀兩國的史學論著,所以吳國人還是寫出了資料詳贍的《曹瞞傳》等書,使這位“奸雄”的本來面目公之於天下,流傳於後世。

曹操的猜疑,曹操的妒忌,曹操的居心叵測,在中國歷史上罕見其匹,在世界歷史上也不多見吧!

《曹瞞傳》篇幅不小,最能有聲有色地刻畫曹操的精神面貌的則是以下這一部分:

然持法峻刻,諸將有計畫勝出己者,隨以法誅之,及故人舊怨,亦皆無餘。其所刑殺,輒對之垂涕嗟痛之,終無所活。

……

又有幸姬常從晝寢,枕之臥,告之曰:“須臾覺我。”姬見太祖臥安,未即寤,及自覺,棒殺之。

常討賊,廩谷不足,私謂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後軍中言太祖欺眾,太祖謂主者曰:“特當借君死以厭眾,不然事不解。”乃斬之。取首題徇曰:“行小斛,盜官谷,斬之軍門。”其酷虐變詐,皆此類也。

從這裡已經可以看到,曹操一貫就是把一切錯誤推給別人,把一切功績全歸自己的。

曹操的“酷虐變詐”的事情太多了,《曹瞞傳》不及備載,把《床頭捉刀人》這一則集“酷虐變詐”之大成的記載遺漏了,幸而《世說新語》收錄了,使我們後世之人大開眼界。

文章之妙處在於不用《曹瞞傳》那種褒貶之詞,而是比較冷靜客觀地記錄這一事實,但曹操的“酷虐變詐”則更為形象化,躍然紙上,呼之欲出,令人不寒而慄矣!

“自以形陋”,可見形並不陋,又何以要崔琰代他接見匈奴使節呢?怕遇刺麼?要尋找一個謀害崔琰的機會或藉口麼?誰都不知道。

曹操是否真的認為自己的風度氣概不如崔琰呢?大概是的吧。《三國志·魏志·崔琰傳》載:“琰聲姿高暢,眉目疏朗,須長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憚焉。”所以曹操要他假扮自己接見使者。但他也許希望匈奴使節真的行刺,這樣既能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又藉手除了他所忌憚的崔琰,以後和匈奴打交道時則更能處於有利的主動的地位了,豈非一舉三得麼?所以這種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

再說,曹操又為什麼要自己扮作捉刀人,為什麼一定要親臨現場進行觀察?為什麼還要派間諜去問匈奴使節對接見時的“魏王”的印象呢?

匈奴使節很有眼力,看出了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遊:熊貓燒香就變強

胖子都是潛力股

異詭江湖:序列

西北擺爛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