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章 登樓賦,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登樓賦
作者:【漢】王粲
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1]以銷憂。覽茲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2]。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3]。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4]。北彌陶牧,西接昭丘[5]。華實蔽野,黍稷盈疇。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紛濁而遷逝兮,漫逾紀以迄今。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憑軒檻以遙望兮,向北風而開襟。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6]。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悲舊鄉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鍾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惟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7]。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棲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將匿。風蕭瑟而並興兮,天慘慘而無色。獸狂顧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原野闃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悽愴以感發兮,意忉怛而憯惻。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於胸臆。夜參半而不寐兮,悵盤桓以反側。
註釋:
[1]暇日:暇,一作“假”,假借。[2]仇:匹敵。[3]漳:漳水。發源於湖北襄陽市南漳縣的蓬萊洞山,東南流經當陽,與沮水會合,成為沮漳河,流入長江。沮:沮水。源出湖北襄陽市保康縣西南,東南流經當陽,與漳水會合,流入長江。[4]墳衍:土地高起為墳,廣平為衍。皋隰(xi習):皋,水邊的高地。隰,低溼地。[5]“北彌”二句:彌,盡於。陶牧,地名,傳說春秋越國陶朱公范蠡葬於此。昭丘,春秋時楚昭王墓。《水經注·沮水》:“沮水又南徑楚昭王墓,東對麥城,故王仲宣之賦《登樓》雲‘西接昭丘’是也。”[6]荊山:山名,在今湖北襄陽市南漳縣西南,東南谷地寬廣,西北巍峨陡峻,故云“蔽高岑”。岑,小而高的山。[7]河清:喻天下太平。《左傳·襄公八年》引逸詩:“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古稱黃河千年一清,謂時機難遇。
賞析:
這篇賦乃王粲南依劉表時作。漢獻帝興平元年(194),董卓部將李傕、郭泛戰亂關中,王粲遂離去長安,南下荊州,投靠劉表。到荊州後,因體貌短小,不為劉表所重,乃作此賦,以抒其流離憂憤之情。王粲作此賦所登之樓,在今湖北當陽境內舊麥城所在地,正當漳、沮二水匯合之處。《水經注·漳水》:“漳水又南徑當陽縣,又南徑麥城東,王仲宣登其東南隅,臨漳水而賦之曰:‘夾清漳之通浦,倚曲沮之長洲’是也。”唐詩人羅隱《春日投錢塘元帥尚父二首》第二首末句雲“麥城王粲謾登樓”,皆可為明證。舊日當陽城內曾建有仲宣樓,因劉表當時為荊州牧,又多駐在襄陽,故江陵及襄陽兩地亦各建有仲宣樓。
此賦可分為三段,首段寫登樓所覽,次段敘懷鄉之情,末段抒身世之懼,遵循主人公情緒的自然發展寫來,層次極為明晰。
首段發端二句為全賦的綱領。作者為銷憂而登樓覽望,由望而觸發懷念故鄉及憂懼身世之感,終至思緒紛紜激越而不可開釋,皆由登覽而生。首段重在寫登樓所覽,先稱賞所登之樓“顯敞寡仇”,表現出乍一登上的快感,由此乃使望中所見山川原野,盡情收納眼底。“挾清漳之通浦”以下,凡目力所及,由近至遠,序次歷歷,各撮其要,幷包無遺,給人的觀感甚覺全面完整。這一切如在大賦家手下,則東南西北,物類紛陳,不知要費多少筆墨。“華實蔽野,黍稷盈疇”二句,總的形容出漳、沮兩岸原野夏秋之際一片豐穰景象,極為真切。段末二句束上啟下,起著樞紐的作用,以讚賞斯土之美,帶發懷鄉之情。異土雖美,何足少留,表情與後來建業民謠“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用意正一致。
次段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