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章 論貴粟疏,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論貴粟疏
作者:【漢】晁錯
聖王在上,而民不凍飢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為開其資財之道也。故堯、禹有九年之水[1],湯有七年之旱[2],而國亡捐瘠者[3],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今海內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避[4]湯、禹,加以亡天災數年之水旱,而畜積未及者,何也?地有遺利,民有餘力,生谷之土未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也,遊食之民未盡歸農也。
民貧,則奸邪生。貧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農,不農則不地著[5],不地著則離鄉輕家,民如鳥獸,雖有高城深池,嚴法重刑,猶不能禁也。夫寒之於衣,不待輕暖[6];飢之於食,不待甘旨[7];飢寒至身,不顧廉恥。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飢,終歲不製衣則寒。夫腹飢不得食,膚寒不得衣,雖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務民於農桑[8],薄賦斂,廣畜積,以實倉廩,備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民者,在上[9]所以牧之,趨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擇也。夫珠玉金銀,飢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眾貴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為物輕微易臧[10],在於把握,可以周海內而亡飢寒之患。此令臣輕背其主,而民易去其鄉,盜賊有所勸[11],亡逃者得輕資也[12]。粟米布帛生於地,長於時,聚於力,非可一日成也。數石之重,中人弗勝[13],不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飢寒至。是故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
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14]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15]。春耕夏耘,秋獲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來,弔死問疾,養孤長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覆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賦,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當具,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16];於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責[17]者矣。而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販賣,操其奇贏[18],日遊都市,乘上之急[19],所賣必倍[20]。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蠶織,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農夫之苦,有仟伯[21]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過吏勢,以利相傾[22];千里遊敖[23],冠蓋相望[24],乘堅策肥[25],履絲曳縞[26]。此商人所以兼併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故俗之所貴,主之所賤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27]。上下相反,好惡乖迕,而欲國富法立,不可得也。
方今之務,莫若使民務農而已矣。欲民務農,在於貴粟。貴粟之道,在於使民以粟為賞罰。今募天下入粟縣官[28],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農民有錢,粟有所渫[29]。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餘者也。取於有餘,以供上用,則貧民之賦可損,所謂損有餘,補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順於民心,所補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賦少,三曰勸農功[30]。今令:“民有車騎馬一匹者[31],復卒三人[32]。”車騎者,天下武備也,故為復卒。神農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觀之,粟者,王者大用[33],政之本務。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34]以上,乃復一人耳[35],此其與騎馬之功相去遠矣[36]。爵者,上之所擅[37],出於口而亡窮;粟者,民之所種,生於地而不乏。夫得高爵與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於邊,以受爵免罪,不過三歲,塞下之粟必多矣。
註釋:
[1]“故堯、禹”句:《尚書·堯典》、《史記·夏本紀》俱載堯時洪水滔天事。據載,堯用鯀治水,九年而不成,繼由禹治理,故以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