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7章 韓非子·扁鵲見蔡桓公,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接著,用三個“居十日”,揭示了蔡桓公的病情從“腠理”發展到“肌膚”,深入“腸胃”直到“骨髓”的全過程。病在腠理和肌膚,是表面的,輕微的,發展到腸胃甚至骨髓,雖已深重,但未暴露,還在潛伏期,所以蔡桓公自己一直毫不覺察。而臨床經驗豐富的扁鵲卻洞若觀火,一次又一次地指出疾病之所在,並不厭其煩地警告“不治將益深”。幾次確鑿無誤的診斷,誠誠懇懇的勸告,蔡桓公由於無知,偏見,剛愎自用,卻“不應”“又不悅”“又不應”“又不悅”,態度冰冷,神情厭煩,甚至懷有敵意。扁鵲最後一次見蔡桓公,“望而還走”,這與前幾次謁見時靠近桓公細看,報告病情,請求為他治療的從容態度判然有別。而這一切,昏昏然的蔡桓公是不能理解的,“故使人問之”。扁鵲解釋道:“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補充交代了前三次治療方案,並說明今番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已不可救藥,自己也無能為力,故而“還走”。這一段是核心,關前顧後,可以看出作者的寓意。

最後寫桓公體痛而死。“居五日”,寫桓公的病急轉直下,再過五日就急性發作“體痛”了。“使人索扁鵲”,一個“索”字,描繪了桓公派人到處尋找扁鵲的急切心情,前後對照,判若兩人。“已逃矣”,說明扁鵲料事如神,對統治者慣於諉過遷怒的作法早有戒備。“桓侯遂死”,總束全文,證明扁鵲對蔡桓公病情所作的分析,與客觀實際絲毫不爽。

這篇故事文字簡練精妙,生動傳神,讀來趣味盎然。故事之後,還有這樣一段話:“故良醫之治病也,攻之於腠理,此皆爭之於小者也。夫事之禍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聖人早從事焉。”闡明一切禍患(上文“禍福”偏義於“禍”)都有其發生、發展即由小到大的漸變到突變的過程,應該及早消滅它於萌芽狀態之中,這是整個故事的寓意,也就是《老子》第六十三章所說的“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謂始終不忽略其為“細”之時,始終不放過禍患初起之時,不待釀成大問題才著手,所以能成大事)。這一論點的形象化解說,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遊:熊貓燒香就變強

胖子都是潛力股

異詭江湖:序列

西北擺爛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