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章 【宋】王禹偁《唐河店嫗傳》,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唐河店嫗傳

作者:【宋】王禹偁

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為名[1]。平時虜至店飲食遊息,不以為怪;兵興以來,始防扞之,然亦未甚懼。

端拱[2]中,有嫗獨止店上。會一虜至,繫馬於門,持弓矢,坐定,呼嫗汲水。嫗持綆缶趨井,懸而復止。因胡語呼虜為王;且告虜曰:“綆短不能及也,嫗老力憊,王可自取之。”虜乃系綆弓杪,俯而汲焉。嫗自後推虜墮井,跨馬詣郡。馬之介甲具焉,鞍之後復懸一彘首。常山吏民觀而壯之。噫!國之備塞,多用邊兵,蓋有以也:以其習戰鬥而不畏懦矣。一嫗尚爾,其人可知也。

近世邊郡騎兵之勇者,在上谷曰“靜塞”,在雄州曰“驍捷”,在常山曰“廳子”[3]。是皆習干戈戰鬥而不畏懦者也。聞虜之至,或父母轡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冑而進者。頃年[4]胡馬南下,不過上谷者久之,以“靜塞”騎兵之勇也。會邊將取“靜塞”馬分隸帳下以自衛,故上谷不守[5]。

今“驍捷”“廳子”之號尚存,而兵不甚眾,雖加召募,邊人不應,何也?蓋選歸上都,離失鄉土故也;又月給微薄,或不能充;所賜介冑鞍馬,皆脆弱羸瘠,不足御胡;其堅利壯健者,悉為上軍所取;及其赴敵,則此輩身先,宜其不樂為也。

誠能定其軍,使有鄉土之戀;厚其給,使得衣食之足;復賜以堅甲健馬,則何敵不破!如是得邊兵一萬,可敵客軍五萬矣。謀人之國者,不於此而留心,吾未見其忠也。

故因一嫗之勇,總錄邊事,貽於有位者雲。

註釋:

[1]常山郡:宋為真定府,治所在今河北石家莊市正定縣南。查今正定縣城北無唐河,唐河實流經河北唐縣、定縣等地。疑此文“郡”為“關”之誤。常山關,今名倒馬關,在河北保定市唐縣西北,為宋時戰略要地。[2]端拱:宋太宗年號(988—989)。[3]靜塞、驍捷、廳子:皆為當時地方武裝的徽號。上谷:郡名,即易州(今河北保定市易縣)。雄州:治所在今河北雄縣。[4]頃年:近年。[5]“會邊將”二句: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李繼隆為定州都部署。易州靜塞騎兵尤驍勇果敢,繼隆取以隸麾下,留妻子城中。定州監軍、判四方館事袁繼忠言於繼隆曰:“此精卒止可令守城,萬一敵至,城中誰與扞者?”繼隆不從。既而敵果入寇,易州遂陷,卒妻子皆為敵所掠。見《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九及《宋史·袁繼忠傳》。

賞析:

五代以來,北方契丹族(遼)漸漸崛起,並常有南下之望,漢與契丹之間長期和睦相處的局面漸被打破了。北宋王朝統一南中國後,為了解除契丹人的威脅,進行了兩次抗遼戰爭,但最終都歸於失敗。探討失敗的原因,謀畫進擊的策略,是當時朝野十分關注的問題。王禹偁這篇散文就是緣此而發的。

這是一篇議論文,是“貽於有位者”的一篇策論。在具體論證上,作品採取歸納推理的方法。它的邏輯結構是這樣安排的:突出一個重要的字眼——“勇”,先寫老嫗之勇,以老嫗之勇推及整個邊民之勇,接著便從正反兩方面來展示嘉其勇和削其勇所帶來的不同後果,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全文論點:重視邊民之勇,此乃克敵制勝的法寶。作者在篇末結語中說:“故因一嫗之勇,總錄邊事”。實際上道出他安排這一邏輯結構的匠心。

這種邏輯結構促成了文章典型概括的成功,這是本文最可稱道的地方。開章是一段敘述,說從前漢遼相安無事時,唐河店之地常有遼人進出,邊民並不以為怪。雙方交兵後,邊民提高了警惕,“然亦未甚懼”,何以見得呢?由此引出下文。文章沒有去鋪寫邊民如何勇敢,而是去寫一個人、一件事。作者選擇的是一個老嫗。這老嫗膽量過人,從一個“獨”字就可看出,虜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遊:熊貓燒香就變強

胖子都是潛力股

異詭江湖:序列

西北擺爛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