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峙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7章 忽然倒地,不留神,金峙嶼,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五華山軍的臥底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楊鋟鍔的後軍被驅趕著向前狂衝,而楊鋟鍔的前軍又被伏兵驅趕著向後衝,故將楊鋟鍔所在中軍擠成一團,形成以楊鋟鍔為中心的一個香腸狀陣勢。
看到這裡,也許有朋友有疑問,楊鋟鍔的先頭部隊不是已順利透過峽谷了嗎?
其實,這是李正坤故意為之,放楊鋟鍔用於火力偵察的部隊過去。因為楊鋟鍔這一招,李正坤一眼便看穿。
楊鋟鍔被擠在幾萬大軍中間,鬼喊馬嘶,雍塞不堪,除開脅生雙翅,沒有半點辦法逃出生天。
看著亂哄哄擠在身邊的部隊,楊鋟鍔不禁悲哀叢生,再次深深後悔當初的選擇。呵呵。
楊軍未配備現代武器,只是刀矛弓箭,對著高高的崖壁射箭,箭支鮮有射上崖頂者,遑論射中五華山軍士兵。而五華山軍居高臨下,用火槍射擊,用大炮狂轟,又無傷斃之憂,仗打得跟玩遊戲似的。
在這種戰場態勢下,雙方計程車氣和戰鬥力便可想而知。戰場結局亦可想而知。
戰至傍晚,楊鋟鍔五萬兵馬只剩下不到三千,緊緊圍繞著楊鋟鍔,與其說作困獸猶鬥,不如說心存僥倖,就象當年司馬懿被困上方谷,面對著諸葛亮的漫谷大火,突然天降大雨一樣。呵呵。
峽谷中血流成河,“屍”集如山,與其說這是一場戰鬥,不如說是一場屠殺,因為雙方地勢、兵器完全不對等。
楊鋟鍔抱著必死的決心,既然當初做出錯誤的選擇,棄五華山而選了陰廷,今天便是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
他身邊的兵士也都一副麻木的神情,兵士們都被這滔天血海嚇壞了,知道自己也遲早會成為成千上萬死軀中的一具。士兵們不是不想投降,而是有許多鬼兵一接戰便扔掉弓矛,跪地舉起雙手,可崖頂上的五華山軍要麼是沒看見,要麼是視而不見,槍炮子彈絲毫未見減弱,也未見稍稍留情,轟隆呼嘯著將舉手投降的鬼兵跟無謂亂射的鬼兵,一視同仁幹掉。
楊鋟鍔內心很是同情自己計程車兵,很想帶著他們突出重圍,突不出去便投降五華山軍,可兩條道路都走不通,他什麼也幹不了,只能坐著等“死”。
俗話說:一將功成萬骨枯,可他楊鋟鍔一將兵敗萬枯骨,這他媽是什麼事兒!
因為不用指揮打仗,楊鋟鍔索性在戰場上思緒萬千,憂愁萬種,矯情一把。呵呵。
突然,槍炮聲停止,原本震耳欲聾的戰場一瞬間安靜下來,傷兵的呻吟聲也停了,可能是被突然的安靜嚇住了,一時忘記了疼痛,只有咕咕的血流動的聲音,還在不管不顧地響著。
崖頂上出現一座明黃色的傘蓋,傘蓋下站著一個威風凜凜的青年將軍,身穿鮮亮的黃金鎧甲,外罩黑色袞龍戰袍,傘蓋後打著一杆黃色大旗,上書著斗大的一個描金“李”字。
難道這便是五華山王爺李正坤?
楊鋟鍔仰臉望著那傘蓋和大旗,有些發呆:李正坤不在當陽城麼,難道親自帶兵來此?李正坤來此做甚,專為設伏打敗本帥而來?……
他有很多疑問,但等到不答案。
崖頂上站著的青年將軍正是李正坤,他也看見站在一堆面色麻木呆滯的鬼兵中的對手楊鋟鍔,於崖頂上拱手叫道:
“楊將軍請了,本王乃是五華山王爺李正坤。五百多年前,楊將軍被陰廷暗算下獄,本王曾派鬼營救閣下,閣下也曾打算到當陽來投,不知為何變卦,落今日之下場?呵呵呵——”
李正坤毫不掩飾地發出嘲弄的大笑之聲,雖然可惡,但倒還真誠,楊鋟鍔對其並無太多惡感,便也衝崖頂拱拱手,高聲回道:
“王爺千歲請了,在下正是陰廷徵北將軍楊鋟鍔。過往之事休要再提,如今王爺為刀俎,我為魚肉,自是無言,請王爺下令屠殺,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