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峙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5章 休戰十天,不留神,金峙嶼,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雙方對峙。

餘元奉也很快打下愚夫關,帶兵轉到順打城,跟黑頭鬼會合,黑頭鬼進展不順,雙方合兵一處,共同攻打順打城。居然久攻不下。

樊定釜得報,五華山軍有兩支部隊困於順打城下,因擔心中計,亦不敢派兵救援,仍只派出兩萬軍隊守住順打城通往金池關的險要,以逸待勞,等著餘元奉和黑頭鬼攻破順打城後,往金池關而來。呵呵。

樊定釜這種打法似乎也深得晚他幾百年的曾大帥真傳,反正結呆寨、打硬仗,以不變應萬變。

在他的心中,只要將三十萬大軍抱成團,蜷於金池關一線,便猶如刺蝟一般,埋首屈肢,護住要害,只將渾身尖刺對著周遭一切,李正坤不過十萬兵力,如何叼得動這團大刺蝟,更別說下口咬噬。

姑且將他這種打法取名為刺蝟戰法。

也許是樊定釜的刺蝟戰法奏了效,李正坤似乎拿他沒有辦法。五華山軍偷襲金池關兩側的部隊,一處得手,一處還在僵持,且無論得不得手,都無法突破提前守住險要山口的黃背山軍。

十天休戰期滿,五華山軍開始發起攻擊,黃背山軍亦壓上重兵還擊。雙方街壘都在互相炮擊中不同程度受損,但都乘隙修復,仍然對峙不下,黃背山軍無法收復第二道街壘,五華山軍不能攻陷第三道街壘。

打了三天,五華山軍停火,在陣中豎起一面大旗,上書:

休戰十天。

樊定釜得報,哈哈大笑,他知道李正坤三面攻打金池關,卻三面皆不能突破,五華山軍打得疲憊而艱難,只得再次休戰。

休戰便休戰,反正打打停停耗費光陰,時間拖得越久,對五華山軍越不利。樊定釜樂觀其成,便同意休戰。

十天之後,又打了三天,五華山軍又提出休戰,樊定釜仍然同意。

在此期間,樊定釜向陰廷遞交了請罪獻計折。

為什麼取了這麼個古怪的題目?

因為樊定釜首先在摺子中請罪,向朝廷報告說,五華山軍用能夠旋轉的特製炮彈,轟塌了包括金池關在內的黃背山七座關城,順打城雖然目前尚未攻破,但也岌岌可危,城破不過旦夕之間,因守關無能,請求朝廷降罪。

請完罪之後又向朝廷獻計,報告說賊首李正坤親帥十萬大軍,進犯黃背山,雖攻破七座關城,但損兵折將,只餘八萬餘眾。

當然,有個情況說話人必須在這裡說明一下:五華山軍並未損失兩萬餘鬼,樊定釜只不過在這裡使用了一個小小的技巧,向朝廷隱瞞了相關真實情況,這也是通常做法,可以理解,要不然,朝廷得知八座關城失了七座,反賊兵力卻毫無損失,豈不顯得樊定釜太無能,朝廷太莫臉!呵呵。

樊定釜說敵軍八萬餘眾,現全集中於金池關,金池關關牆雖被反賊炮火轟塌,但他收縮全部兵力,在金池關城中修築層層堡壘,象釘子一樣釘在金池關,賊軍每前進一步,都必須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

就算賊軍最終能夠突破金池關,也會在城市攻堅戰中折損兵力十之八九。只剩下一二萬賊兵,便再不能對朝廷構成多大威脅。

為了說清楚這種情況,他還在奏摺中打了比喻,說如果將反賊李正坤的十萬之眾看成是一支射向朝廷的利箭,則他所統領的三十萬兵,便是擋在這支利箭之前的護盾。他自信能將利箭擋得住,縱使老天不憫,擋不住這支箭,則箭穿護盾之後,也早失銳利和氣勢,成為強駑之末,不能穿縞素。

鑑於這種情況,樊定釜請求朝廷立即調派重兵,守在黃背山後面的關隘、城池之中,一來確保中土萬無一失,二來如果賊兵真能突破金池關,剩下少量殘兵翻過黃背山,則朝廷軍隊便可以順手輕鬆掃滅殘賊;如果賊首李正坤還沒倒在金池關,此時便能活捉之,檻送京城,以正王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春來又來倒春寒

天橋賣蒸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