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打老虎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八章 皆為利來 皆為利往,士子風流,上山打老虎額,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挑,道:“信又如何,不信又如何?”
徐謙嘆口氣,道:“若是相信,則是這些人深明大義,深受陛下感化,所以……”
嘉靖不耐煩地打斷他:“這些話,你留到會試時再胡扯吧,朕不想聽這些沒用的話,朕不相信什麼仁義禮信,倒不是不信這世上有聖人,只是這世上嘴上的聖人多,可是心裡的聖人卻是寥寥無幾。”
徐謙心裡想:“還好沒有在這廝跟前扮演聖人的角色,以這廝痛恨偽君子的姓子,多半要被看得不爽,在他面前裝逼多了,非要砍掉腦袋不可,明朝偽君子可以在弘治和正德的時候還能混一混,在嘉靖朝,這是自取死路。”
徐謙又嘆了口氣,道:“陛下既然不信有聖人,那麼微臣就告訴陛下,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每個人都會取捨,而這些人之所以如此踴躍,是因為有利可圖。”
“有利可圖?”嘉靖挑了挑眉。
徐謙道:“事實上,微臣確實曾經捉拿過幾個商賈,指鹿為馬,誣賴他們勾結亂黨,他們自然嚇了一跳,這時侯微臣又給了他們一個選擇,那便是納絹。為了活命,這些人自然不敢造次,於是乖乖的納絹,而這時候,微臣卻給了陛下大印的一張嘉獎狀。”
嘉靖眉宇舒展起來,呵呵笑道:“朕明白了,定是這嘉獎狀讓他們自覺的光宗耀祖,於是情願拿出銀錢權當是藉此來彰顯身份是嗎?”
只可惜嘉靖的自我陶醉並沒有維持多久,徐謙卻是給他潑了一盆冷水,徐謙有板有眼地道:“陛下,並不是這樣。微臣方才就說了,這世上根本就沒有所謂的仁義禮信,對商賈尤其如此,商賈逐利,沒有好處的事,他們怎麼會肯幹?況且是三五百兩銀子這麼大筆的開銷,只為了買一道嘉獎,除了那沽名釣譽的傻子,大多數人都不會這麼蠢。”
嘉靖討了個沒趣,不過他細細想來,也確實是如此,嘉靖從來不相信姓本善,更不會相信人姓美好,若是徐謙的這些理論說給別的皇帝去聽,人家未必肯採信,可是徐謙的這些理論卻很合嘉靖的胃口,他瞪了徐謙一眼,道:“既然如此,真正的原由是什麼?你不要再賣關子了,直接講出來吧。”
徐謙嘆了口氣,道:“微臣此前之所以逼著一部分商賈強行納絹,頒佈嘉獎,其實是因為一個緣故,商賈大多都要販賣貨物,他們將南方的絲綢運到北方,再將北方的茶葉送去遼東,唯有貨物運轉,所謂行商,無非是維持貨物運轉而已,可是商賈身份低賤,要押貨出個院門卻沒這樣容易。”
徐謙頓了頓,繼續道:“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各地官府設卡收錢,所過的商旅,大多都有官吏盤剝,又或者是本地地痞敲詐勒索,微臣曾計算過,就不說遠了,就說京師到天津,從京師到天津不過兩三百里的地,一般的商賈若是押幾車貨物入京,既要經過碼頭渡口,又要經過幾處關卡,往返所需打點的銀錢至少需要三四十兩之多,這倒也罷了,最重要的還得提心吊膽,微臣此前在錢塘時就多少聽說過一些事,商賈押貨,往往會受到刁難,有的給了錢就能過去,可是有些時候若是遇到官吏心情不好,便是動手動腳,誣賴他的貨物是贓物也是有的。”
“陛下想想看,尋常商賈,一年出去跑貨不是一趟也不是兩趟,若是長途,從遼東到京師,或京師到江南,一年打個來回,這一路上要準備多少銀錢打點?而且若是時運不好,稍稍有了閃失,便是吃官司也有可能。就說這天津到京師,因為兩地相隔不遠,所以一般跑這裡的商賈都會跑得勤一些,一年往返十幾趟是經常的事,這一年下來,單單打點的銀子就不只三五百兩,而且途中艱辛,不為外人道哉,而微臣的這個嘉獎卻有一個大用途。”
嘉靖終於恍然大悟,道:“你的意思是,有了朕蓋了大印的嘉獎,上頭又書寫沿途官吏不得干涉,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