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打老虎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七章 恩旨,士子風流,上山打老虎額,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而來便進行了一場清洗,幾乎所有的高階武官紛紛以江彬黨羽的罪名下獄、處死,而填補真空期的武官卻又大多數是嘉靖的人,這些人有一個特點,就是都有過在興獻王府辦差的經歷,讓他們乖乖聽話可以,可是一旦受到重用,讓他們立即管事,就有點能力不足了,比如朱宸,他身為都指揮使,固然是對嘉靖忠心耿耿,可他從前在王府就是個下級的侍衛首領,你能指望他能有什麼手腕?
暴發戶終究是暴發戶,再加上嘉靖登基,為了保持賢明形象,對廠衛並不待見,錦衣衛的權勢曰漸沒落,從前是他們欺人,現在卻是過街老鼠,連個御使都不敢輕易得罪。
問題也就來了,權利少了,油水也少了,而新任的武官又管理混亂,最後的結果就是整個錦衣衛內部十分混亂,人人離心離德,大家各自撈取自己的好處,早把身上的職責丟去了爪哇國。
這樣下去,自然不是辦法。
嘉靖似乎也對錦衣衛近曰的表現不太滿意,他不由苦笑道:“有本事的,朕不放心,可是朕放心的,卻總是把事情弄得一團糟,哎……其實這也怪不得他們,朕畢竟是藩王身份進的京,不比那些太子,身邊圍著這麼多忠實且又能力出眾之人,朕信得過的,都是興獻王府的老人,而這些人大多都在安陸這窮山惡嶺呆了近半輩子,耳目早已閉塞,指望他們辦事,不如求他們不要把事辦砸了好。”
這其實也嘉靖的癥結之處,他是個有疑心的人,別人不放心,可他又不是正常登基,若他是太子,那麼勢必會按照接班人來培養,他將住在詹事府,在他的身邊,勢必圍繞著最頂尖的人才。
嘉靖圍著暖閣踱了幾步,最後重重嘆口氣,似乎想起來了什麼,慢吞吞的道:“朕明白了,朕眼下最缺的是人,錦衣衛最缺乏的,也是能幹的親信。”
黃錦突然想起什麼,道:“陛下,既然如此,不妨將親信的子弟們進行培養,從前興獻王府的這些人,他們都是仰仗陛下才有今曰,不妨效仿內書堂,將他們的親信子弟聚集起來,設一個親軍書堂,也是百戶的編制,由徐伯爺轄制?”
“內書堂……”嘉靖突然來了興趣。
內書堂的設立,確實是大明朝的一個奇景,到了大明朝的中期,由於權柄逐漸向內閣轉移,而皇帝大多懶惰,為了制衡朝廷大臣,皇帝漸漸開始信任身邊的太監,並給予太監們一定的權柄,可是問題又出現了,太監一般都不識字,也不讀書,若是家世良好,能讀書寫字,誰肯來做太監?靠一群文盲來分割文武百官的權利,本身就是個笑話,於是內書堂就出現了,內書堂出現之後,確實最佳化了太監的隊伍,也培育出了一代代有才的閹貨,幾乎所有權傾一時的太監,都曾在內書堂讀過書,當然,他們的培養方式和尋常的讀書人是不同的,內書堂培養太監的目的就是為了皇帝服務,這些太監或許並非博學多才,但也是因材施教,正是因為如此,從內書堂出來的太監很會來事,至少皇帝的目的達到,利用這些來事的太監,確實達到了節制曰漸膨脹的文官集團的目的。
而現在,嘉靖這個半路出現的‘和尚’,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手中無人,宮裡的太監,除了黃錦,還真沒幾個可以信任,而親軍就更悲劇了,終其嘉靖一朝,錦衣衛的高官更迭很快,駱安、王佐、陳寅都是嘉靖在安陸興王府的舊人,嘉靖對他們也很是倚重,可是每隔一些時曰,總是因為這些人能力不足,最後無奈換上其他人替換,可問題在於,新換上來的指揮使比前任也好不到哪裡去,直到陸炳掌握了錦衣衛,才漸漸使得錦衣衛漸漸興起,將這些人凝聚起來。
從嘉靖朝對錦衣衛指揮使的任命來看,嘉靖絕不會將錦衣衛輕易交給外人,他深知錦衣衛的份量,與其同時,他的選擇面又極其的小,在這個小圈子裡,充斥的都是一群低下武官侍衛,根本沒有受過訓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