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流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章 初見隆科多,大清弊主,塞外流雲,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胤禎信馬由韁的說到這裡,發覺有點跑題了,藉著喝水的機會整理了下思路,這才接著道:“說了那麼多,只是想激起你們的危機感和緊迫感,當然聖賢書還是要讀的,孔孟之道在於育人,教人立德,修身,在於禮,教人知禮尊禮,是為秩序和制度,在於仁,即為仁愛與仁政,側重於處世之道、治世之道。
而西學側重於自然,側重於格物致知,側重於學而致用,側重於數理,西學善於歸納總結,善於舉一反三。
這也是我要這些孩子們兼而學之的原因,我希望他們學成之後能致力於民生經濟,為天下的老百姓做點實事,再好的詩詞文章,老百姓也不能當飯吃,張養浩算是大才子吧,除了發出‘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嘆之外,他為老百姓做了什麼?無非是獨善其身而已。
好了,爺也乏了,不跟你們浪費口水了,爺從不強人所難,你們去留自便。”
胤禎說完,也不理會幾人,悠閒的端起茶杯品茶,他可不認為這一通話說出來,這幾個舉子便會納頭便拜,就算拜,估計也是衝著自己皇子的身份來的。
揚敏、丁善、潘祥、白子云、武安邦、宋時凡等六人包括海鋒在內,都處於極度的驚諤之中,他們平日裡都是埋頭苦讀,縱有交遊,結識的也都是尋常計程車子,豈能有胤禎這樣的眼界和見識。
今兒胤禎這一番闊論,可把他們震的不輕,鬱悶、沮喪、失落、消沉、不甘等種種情緒糾結在一起,一個個都憋的臉色通紅,到底是去還是留?丁善、潘祥、白子云、武安邦、宋時凡都拿不定主意,一個個都偷偷望向揚敏。
揚敏卻比他們更糾結,他是四川龍安府人,自幼聰慧過人,十六歲便考中舉人,是龍安府聲名遠揚的才子,可是命運多舛,連考三屆都名落孫山,這個打擊對自幼處處受人逢迎的他來說,不可謂不大,自感無顏見父老鄉親的他這才滯留京城,等下一科再考。
在知道自己的東主是當今的十四皇子之後,揚敏興奮的幾天都沒睡好,一心盤算怎麼把握好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今天好不容易見到胤禎,他自然抓住機會冒了出來,卻不料引以為傲的學識連賣弄的機會都沒有,就被胤禎斥責的體無完膚,而胤楨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淵博學識更讓他感到汗顏。
走吧,捨不得,不走吧,胤禎對他們好象並不感興趣,一時之間,他大為踟躇,進退兩難。
揚敏這裡遲遲不表態,可把白子云急壞了,白子云自知天賦不高,象揚敏那樣的高才都連續三次落第,自己不知道要考到哪年才有望中榜,更何況他出身貧寒,自幼便熟知農事,十四爺的倡農書在坊間也傳的沸沸揚揚,不說別的,有他推薦,能進農學院,出來也就有了官身。
眼看幾位仁兄仍然不語,白子云也管不了那麼多,過了這村可就沒那個店了,他“砰”的一聲就跪了下來,“青蠅之飛,不過數武;附之驥尾,可致千里。十四爺,學生才智平庸,十四爺若是不棄,學生願為十四爺分憂。”
見有人願意留下來,胤禎自然開心,笑道:“人貴在自知之明,才智平庸有何懼,多加磨鍊照樣能夠出人頭地。”
聽到胤禎這句暗示意味極濃的話,揚敏五人一顆心登時放了下來,齊齊跪了下來,“學生不才,願為十四爺分憂。”
胤禎暗歎,還是皇子的身份好用,緩緩站起身來,他才道:“好,既願為爺分憂,爺也不會誤了你們的前程,下一科,你們只管去考,落第的,跟著爺,爺也不會讓你們白白跟隨一場,不過,爺先把醜話說在前面,爺用人,首重德,才其次。”
出了希望義學,胤禎吩咐海鋒道:“想辦法把周邊的地方買下來,義學還的擴建,要保證每年都有這麼多的孩子入學。”
海鋒嚇了一跳,急道:“爺,就這規模,每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