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2頁,臨高臺,昔在野,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了一個無情無義的男人,她害死了她唯一的至親,
她神情抽搐著,臉色萬分痛苦,聲聲泣血,「姑姑,對不起,對不起……」
吳妙英看著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磕的頭破血流的徐令光,拂袖轉身離去。
不日後,徐長御下葬,徐令光於墓所結廬,為姑守孝。
太師府。
聽聞宋太師病倒,長期住在東州城河南尹官衙的宋瑾,也難得回了一趟家。
小燭明滅,夜色沉沉。
屋裡光線很暗,床榻前,宋太師將宋瑾和宋瑜兄弟都喊了過來,吩咐著家業後事。
「胤兒年少,不堪大任,你們皆為庶出,資望不足,我死之後,歸附朝廷,方為上策。」
宋瑜鼻子一酸,制止道:「父親,別說這種不吉利的話。」
宋太師搖搖頭,人都有生老病死,他不怕死,他怕的是家業後繼無人,家族勢敗如山倒。
宋瑾問道:「父親此番協助陛下逼薛太尉離京,便是在向天子投誠嗎?」
「皇后存,宋氏存。」宋太師道:「兵權旁落後,皇后才是宋氏唯一的仰仗。」
宋瑾和宋瑜靜靜聽著宋太師的囑託。
「我早先已與陛下達成交易,逼薛太尉離京後,皇室會再扶持一位宋氏子弟入仕,為皇后依仗,為宋氏依仗。」
宋瑾蹙眉,「是誰?」宋氏最有聲望,有戰功的齊州世子還在孝期,宋氏此時應該是無人可用的。
宋太師避而不答,只跟二人分析著朝局道:「如今有穆之在廬江,掌廬江兵力為宋氏外援,二郎為河南尹,三郎居門下,宋氏可暫時無憂。」
「尚書臺如今是李嗣源主事,他是個和事佬性子,我死之後,朝廷必是推他與齊王執政。」
「其子李允與皇后有幼時情誼,當初又是我推舉他為秘書郎,李氏可以合作。」
「殷太常是皇室駙馬,其孫殷恆是陛下心腹,可以結交,無需走的太近。」
「需知魏國仍是門閥政治,士族才是國之根基,天子與士族之間,必然是有一道隔閡,鎮之以靜,以安群情,才是宋氏的長遠之道。」
宋瑾和宋瑜點頭,記住了宋太師的吩咐——
鎮之以靜,以安群情。
夜色深後,兄弟二人準備退下,不打擾宋太師休息。
宋太師卻又喚住了宋瑾,囑咐道:「江波之事後,你姨娘便有些幽憂之疾,恐怕大限將至了,你既回家,就抽空去看看她。」
宋瑾神色一滯。
宋瑜看著宋瑾,江波之事後,江姨娘大受打擊,心中憤懣,卻又對宋氏無可奈何,心病難除,久而久之,便抑鬱成疾,如今更是終日臥榻,不得起身了。
江波之事,宋瑾有責任,他就是因為無顏再見江姨娘,才長期居於官衙逃避。
聽宋太師如此說,宋瑾心中一陣愧疚,默然低下了頭,無言以對。
不知是去,還是不去……
薛太尉是在一個細雪初停的清晨離開建安的。
與過往萬人擁捧的情形不同,這一次,他是低調離京,只有幾個親信相送罷了。
此番,薛太尉折了兒子,也沒能如願留在京城執政,威望大損,以免秦州人心生變,他必須儘快返回秦州,安穩秦州軍心。
薛太尉也不得不承認,他這個外甥長大了,已是能獨當一面的君主了。
既欣慰,又惶恐。
他們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此番,薛太尉自己沒能留下 ,卻將自己的心腹長史裴雍留在了建安,擔任中書侍郎,以鞏固關隴世家在內朝的勢力。
明年開春,必須將胡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