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溢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章 寶玉來投,元太祖鐵木真,丹霞溢光,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宋太祖立開封為東京,金陵為南京,長安為西京,大名為北京。宋太祖原來想立洛陽為上京,為全國首府,因為洛陽有黃河天險保護,可以有效的防範北犯之敵,但遭到所有大臣反對,所以暫立東京為全國首府,待時機成熟後遷都上京,可惜還沒有等到遷都就去世了。後趙匡胤兄弟趙光義在其靈柩前即位,是為宋太宗。宋太宗繼位後沒有再提遷都洛陽的事,為以後北宋的滅亡埋下伏筆。宋太宗為了收復被遼國佔據的幽雲十六州,與遼國進行了長期的戰爭,但均未成功。
宋太宗去世後,其子趙恆繼位,是為宋真宗。宋真宗繼續多次與遼交戰,最終戰勝遼國。宋真宗與遼國在澶州定下了停戰和議,約定宋遼為兄弟之邦,規定宋每年贈遼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這次結盟後,北宋因為邊疆戰事危機的解除,國內經濟發展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宋真宗去世後,其子趙禎繼位,是為宋仁宗。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趁機對宋又發動多次大規模的軍事進攻,雙方損失都很大,後雙方在慶曆四年訂立和約,史稱慶曆和議。和議規定:李元昊取消帝號,接受宋朝冊封;宋方每年給西夏銀七萬兩,絹十五萬匹,茶三萬斤,稱“歲賜”;開放雙方邊境貿易等。兩次和議後,宋國為了買和平花費了大量財物,宋仁宗迫於經濟形勢,責成參知政事范仲淹等人提出改革的意見。范仲淹向仁宗上了一封《答手詔條陳十事》的奏疏,指出當時的情況是內憂外困,不能不加以改革,並提出十項改革主張,包括整頓吏治、培養人才、發展生產、加強武備等四個方面內容,而以整頓吏治為中心,以裁減冗官、選拔“賢能”為整頓吏治的手段。他認為有了“賢能”的官吏,就能夠搞好政治,使百姓“各獲安寧,不召禍亂”,緩和社會矛盾。同年,仁宗頒佈了幾道詔令,推行了范仲淹等人的主張,即所謂“慶曆新政”。但變法主張觸犯了一部分官僚地主的利益,一開始便引起保守派的強烈反對,僅僅一年左右,范仲淹等人就相繼被迫離職,變法隨之流產。
宋仁宗無子,去世後,其養子趙宗實繼位,是為宋英宗。宋英宗繼承宋仁宗遺志,打算繼續變法圖強,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成功,在位四年即病逝。
宋英宗去世後,其子趙頊繼位,是為宋神宗。宋神宗繼續變法,任用王安石為參知政事,推行新法。新法內容大體可分為兩方面,即“富國”和“強兵”。變法過程中遭到保守派堅決反對。由於保守勢力過於強大,王安石兩次推行新法,均以失敗而告終,宋神宗也鬱鬱而終。
宋神宗去世後,其子趙傭繼位,是為宋哲宗,因年幼無實權,太皇太后高氏徹底廢除了新法,宋國又恢復了原先的統治方式。至此,宋國開始走向衰亡。
宋哲宗去世後,其子宋徽宗趙佶繼位後,為解決財政困難,設立“西城括田所”,專事搜刮民財。梁山泊的農民和漁民交不起沉重的賦稅,只有武裝抗租抗稅,所以梁山泊成了農民武裝起義的據點。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最初即以梁山泊作為據點,堅持了四五年的鬥爭,離開梁山泊,轉戰於河北、山東一帶,後陷入宋軍重圍,走投無路之下,投降了北宋。之後方臘率眾在今安徽歙縣七賢村起義,建立了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在內的農民政權。在當時影響很大,後起義失敗,方臘被俘,被朝廷處死。宋江、方臘起義嚴重打擊了宋國的統治。
宋徽宗剛繼位時,派大宦官童貫出使遼國,瞭解遼國的政治形勢。童貫在這次出使過程中,遇到了燕人馬植,向童貫獻策取燕,深受童貫賞識,被童貫改名為李良嗣,帶回開封。李良嗣向宋徽宗陳說遼天祚帝的荒淫和政治腐敗,女真對遼恨之入骨,如能從登萊過海,與女真族結好,相約攻遼,則燕地可取。宋徽宗對此非常高興,於是以買馬為名,遣使從登州渡海到遼東,同金國商議共同伐遼的事宜,並訂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