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
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67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我給爺爺哭墳,朱元璋你激動啥?,西湖遇雨,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們過正常的生活,真打仗,大明有幾十萬野戰部隊,輪不到這些天天種田的衛所兵。
而且,這裡的邏輯關係,其實不是大明在養衛所兵,而是衛所兵在養大明,因為每年大明都能從衛所兵那裡收上來數百萬石的糧食。
而均田制,則是大明目前從表面上看,如果想要改革,最適合參考和推行的田制。
之所以這麼說,一是均田制歷史發展悠久,從南北朝到隋唐,之前的朝代,已經基本把能最佳化的地方都最佳化好了,大明直接拿來用就行;二是均田制最適合人少地多的情況,如今大明剛剛開國,非常符合推行均田制的條件。
譬如均田制的最後一個版本,也就是唐朝,規定就是成年男子受永業田20畝,口分田80畝,官僚有職分田作為俸祿補充,官府有工廨田作為辦公費用,而田畝的所有權都歸朝廷。
而且搞均田制的最大一個好處,就是能在這個時代,最大程度上杜絕人口膨脹對土地造成的壓力,因為理論上每個人的土地就這麼多,既餓不死,也搞不了土地兼併。
當然了,這只是理論上,實際上在封建社會土地兼併是不可能被制度所控制的,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均田制到了最後也會崩壞。
但毫無疑問,這已經是一個比較靠譜的主意了,跟朱元璋的思路也有些類似。
“現在的大明,是以民田為主,官田為輔,官田由國家或宗室、勳貴、大臣擁有,不得買賣,只能出租,而民田則由平民自有或承租,可以買賣或典當這種田制,是吸收了唐宋兩代經驗後改良的,也不能說不好,但是顯然是存在土地兼併隱患的,所以父皇,如果要透過改革田制的手段來緩解人地矛盾,不妨考慮一下均田制。”
“你說的也不無道理,咱再想想。”
朱元璋讚許地看了朱棣一眼,拍了拍他的肩膀,隨後說道:“天德如今病重,咱事情多,沒法每天來看他,你就代咱照看著,若有什麼急事,馬上來宮裡稟報.以後也是,伱岳父的擔子,你得肩負起來,知道嗎?”
聞言,朱棣心中大喜,但面色依舊波瀾不驚,只是拱手應諾。
眼見父皇走遠了,朱棣的臉上才露出了喜色。
顯然,他的才能得到了父皇的認可,而接過岳父徐達的擔子,就意味著他將獲得對於整個北平乃至宣府的軍權.這跟別的塞王,可就不一樣了。
畢竟,其他塞王有的只是自己三護衛的指揮權。
此時朱標尚且好端端的活著,洪武朝將星雲集,還處於成長期的朱棣也沒有被逼到絕境,在指揮能力和軍中人脈上,不具備造反的能力,也並沒有什麼造反的野心。
但無論如何,對於朱棣來說,擁有更大的權力,總歸是一件好事,他這個人,生來就不甘於平庸。
隨後,朱棣自魏國公府走出,看著“大功坊”牌坊,朱棣輕輕地搖了搖頭,上了馬車回到自己在京城的府邸。
夜色中,簷下的燈籠隨風輕輕搖曳。
因為不常住在這裡,算上僕人都沒幾個人,這處府邸靜謐得很。
密室中,道衍和尚已經靜候多時。
朱棣踏入密室,一陣風隨著進來,兩人的目光在搖曳著的燭光下交匯。
道衍停下了手中轉動的念珠,問道:“今日獻策,可還順利?”
朱棣點了點頭,沉聲道:“父皇對我的提議頗為讚賞,甚至還暗示了未來北平軍權之事。”
聞言,道衍的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他笑了笑,聲音中透露出幾分欣慰:“如此甚好。殿下需早做打算,以備不時之需。”
朱棣眉頭微皺,對於“早做打算”四字頗感不解。
他凝視著道衍問道:“大師所言‘早做打算’,究竟是何意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