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十一YL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9頁,知否之王若弗重生,郭十一YL,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越聽,她越佩服起張先生這般的女子來。
這位張先生的事跡,王若弗自然是沒同孩子們講的,可墨蘭這些日子聽張先生講故事,雖說張先生自己說是從旁人口中聽來的,可墨蘭卻覺得,若非是親身經歷,講得繪聲繪色尚有可能,如此真情實感,卻是不大可能的。
再結合張先生年近四十都未嫁人,墨蘭也能猜出幾分,她緣何如此了。
不過,張先生不主動去說,她自然也不會沒眼色地問。
墨蘭自己便飽受不被認可之苦,可她尚且只是因為出身,本身並無什麼離經叛道之舉。若張先生的經歷,果真如墨蘭猜測的那樣,曾見過男兒郎才能見識的廣闊天空,現如今卻只能囿於後宅,當幾個小娃娃的武先生,她又是何等失落?再加上雖然她的這段經歷無人知曉,可偌大年紀不嫁人,做個老姑娘,就已經足夠她飽受非議了。
這樣一來,雖然兩人差著輩分,可墨蘭卻甚至對這位張先生生出了些許惺惺相惜之感。
這日,聽完張先生的故事,墨蘭意猶未盡地同她告別,回到了房內。
好幾日沒有作詩了,她本想將今日從張先生那裡聽來的故事做成詩的,可提筆寫了,總覺得不滿意。撕掉了好幾首她自己不甚滿意的詩作後,墨蘭不知怎的,竟想起了如蘭和明蘭都十分感興趣的話本。
往日,她自詡才情過人,將這些話本之類的視為歪門邪道,一些沒什麼能耐的書生寫來安慰自己的玩意兒罷了。以前和如蘭別苗頭時,她曾發表過一次類似的言論。如蘭便跳起來同她爭論。「四姐姐你又沒看過話本子,憑什麼就下了定論?」那時的墨蘭很是嫌棄的擒起如蘭偷偷夾在書本中的話本子,草草瞄了幾眼,「現在我看過了。這句,有語病;那句,有錯別字。什麼狗屁不通的玩意兒,也就五妹妹你這不通文墨的才會喜歡。」
現在想想,墨蘭深覺那時的自己不知天高地厚。這詩作和話本子,各有各的妙處。詩作可陶冶情操,話本子卻是將一個奇詭瑰麗的世界呈現在人們面前。這樣的作品,自然是怎樣讀起來輕鬆、有趣怎麼來,不必像詩詞那般計較作者的筆力如何。
想到張先生的故事,又想到當初瞥過幾眼的如蘭愛看的話本子,不知怎的,墨蘭竟覺得,張先生的經歷,實在是再適合寫成話本子不過了!
深閨女子,一生困於後宅。像大房的淑蘭姐姐那樣,可以隨著夫婿走南闖北的女子到底是少見。如墨蘭這般,隨著父親到任上去過的,好歹還曾經見識過不同的風景。可絕大多數女子,卻是一輩子生在哪裡,就長在哪裡,甚至葬在哪裡,終生都不得走出去看看的。
她為了張先生口中的世界神魂顛倒,焉知其他的女子就不會呢?
這樣想著,墨蘭便放棄了她怎麼寫都覺得無法將張先生的風采勾勒出哪怕三分的詩詞,轉而憑著她對幾年前瞥過一眼的話本子的模糊印象,學著人家的寫法,寫起了話本子來。不過其實,她更願意稱之為人物傳記來著。
她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名喚張寄瑤。張寄瑤的父親是一名鏢師,卻在她兩歲那年,死在了跑鏢的路上。她的母親帶著她苦巴巴地過了幾年,終於撐不住改嫁了。嫁人前,將小小的張寄瑤放在了她的父親曾經待過的鏢局。
鏢局的總鏢還記著她的父親,自然不忍如此幼小可憐的女孩兒被送到慈安堂,便收養了她。她從此便得以跟著養父學習武功。
可長大了,她漸漸意識到,自己並不是養父的親生女兒。她不想讓別人覺得自己是個吃白飯的,便總是打扮得像個假小子似的。再加上本身就偏硬朗的長相,鏢局除了少數幾個老鏢師,都以為他們總鏢這個孩子,是個男孩兒呢。
後來,養父去世,其親子卻是不堪重用的。眼看養父為之付出一生的鏢局,就要改名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