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袖乾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13章 張煌言的改土歸流策略(第一更!求,南明第一狠人,一袖乾坤,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軍大獲全勝的訊息很快傳回了京師,朱由榔自然是感到欣喜的。
但是欣喜之餘他還是有些憂心。
因為戰爭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如果說平叛只是解決了表象問題的話,更深層次的問題仍然等著他解決。
那就是改土歸流。
自打大明立國之初,這個問題就困擾了朱家人很久。
不管是成化帝、弘治帝還是後來的萬曆皇帝,大都為這個事情傷透了腦筋。
西南三省之地,大多偏僻多山。
又因為蠻夷諸族眾多,使得這裡的行政統治完全區別於一般的中原地區。
中原地區可以推行流官制度,不管是縣令、知州、還是知府都有任期,任期一滿就要調離。
常此以來形成的思維慣性使得人們習慣了這種治理模式。
但是西南不一樣。西南山高皇帝遠,土司說了算。
人們常說土司是那裡的土皇帝,這點絲毫不假。
在土司掌控的那一畝三分地裡,土司確實擁有著絕對的話語權。
這種話語權可以使人的情感異化,對於朝廷的認同感也就會隨之降低。
久而久之,朝廷在那些土民的心目中就沒有多少地位可言了。
所以不管是哪個皇帝,都要推行改土歸流。
與其說他們是為了消滅土司,倒不如說是為了讓著三地的百姓心中有朝廷,對天子有敬畏之心。
但是改土歸流說起來容易,真正做起來著實是有難度的。
這次平定土司叛亂無疑是一個契機,但是火候度的拿捏無疑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火候拿捏的不好,很容易讓人產生逆反的情緒。
就像當年建文帝削藩引得一眾藩王動怒一樣。
所以朱由榔一定要慎之又慎決不能引得西南動盪。
這日他召見了張煌言,想要聽一聽這位大明首輔的意見。
“張閣老,你說說吧,這改土歸流到底怎麼一個改法比較好。”
張煌言顯然是有備而來,見天子問的是這個問題,當即沉聲道:“啟稟陛下,以臣之愚見,改土歸流不能急功近利,更加不能一刀切。以往之所以遭到很大阻力,就是因為土民自上至下都有很大牴觸,導致雖然朝廷派到了當地官員,但是官員被束縛了雙手雙腳,很難有所作為。以臣之見,最好的辦法是循序漸進,不斷的加力。一開始或許不需要用力過猛,但是逐漸的讓土民們適應王朝的統治,適應聖人的教化。”
張煌言這番話可謂是說到了朱由榔的心坎裡了,有些觀點也和朱由榔的觀點不謀而合。
朱由榔微微頷首表示認同,旋即沉聲道:“繼續說下去,具體來說怎麼操作呢。”
“陛下,以臣愚見可以奉行推恩令。”
張煌言毫不猶豫的說道。
推恩令!
聽到這三個字的時候,朱由榔不由得眼前一亮。
當年西漢推行推恩令,針對的是藩王。
所謂推恩令,其實就是分封制的一種演變。
藩王的兒子不光是嫡長子,其他子嗣也可以分到領土和財產,這就使得藩國越來越小,也使得藩王的影響力和對朝廷的威脅越來越小。
乍一看起來,這是莫大的恩典,但實際是一個大殺招,殺人於無形之中。
也許一開始一些強大的藩國還能跟朝廷叫板,但是幾代過去之後,這些藩國被分成了無數個小國,哪裡還有與朝廷一較高下的本領。
“可是推恩令難道就不會引起土司們的不滿嗎?”
朱由榔還是有疑惑之處的。
畢竟土司們如果熟知歷史的話,應該會認識到當年西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