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袖乾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章 舟山,舟山!(第二更!求推薦票,求,南明第一狠人,一袖乾坤,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舟山。
張煌言望著不斷拍打礁石的浪花,一時神情恍惚。
“吾於君母恩俱未報,若母屍不獲,毋收吾骸。”
他的耳畔又想起張名振的遺言。
永曆九年他和張名振再次踏上舟山的土地,張名振著縞素入舟山城,遍覓母屍,哀動三軍。
歲末,憂傷成疾的張名振病入膏肓,彌留之際便說了那句話。
隨後他猛然起坐,擊床而逝,死不瞑目!
那時張煌言就在他身邊!他忘不了那個場景,這輩子都忘不了!
除了魯王,張名振可謂是張煌言這輩子最重要的人。
他們之間是同僚,是朋友,是至交。可惜斯人已去獨留張煌言一人。
張名振的遺願是抗清振明,張煌言當然不會忘記。
即便張名振不說張煌言也會抗爭到底。
哪怕只剩一兵一卒,哪怕面對千軍萬馬他也不會有絲毫的猶豫,不會皺一下眉頭。
他忘不了揚州十日,他忘不了嘉定三屠,他更忘不了舟山城破時百姓們絕望的眼神。
他二十五歲時就隨魯王來到舟山,如今已經三十有九,終於再次踏上舟山的土地了!
這些年來舟山幾度易手,張煌言發誓有朝一日他要收復舟山!
如今他做到了。
他不會忘記歷史,也不敢忘記。
每每熟睡之時猛然驚醒,涕淚橫流。
那些垂死掙扎的百姓就像在他眼前一樣,喊他報仇。
嗯,報仇...
忘記歷史就是背叛,所以張煌言不會忘記。
這次他和延平郡王鄭成功合兵北上入長江奇襲,一度克瓜州、鎮江,眼瞅著就要打下南京,結果功虧一簣。
好在延平郡王收到天子來信多留個心眼,及時撤退這才沒有折損太多兵力。
退守舟山也算是個備選方案吧。
偽清兩江總督朗廷佐真是個狡詐之輩。
一開始他見明軍勢如破竹,便虛與委蛇,派使者主動來到明軍陣中向鄭成功表示他有心投誠反正。
但實際上他是為了拖延時間。
待清軍援軍趕至,朗廷佐立刻變臉,直是翻臉比翻書還快。
要不是明軍早有準備,還真會被朗廷佐坑到。
萬幸的是明軍主力得以保全。佔據舟山後他們隨時可以捲土重來!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初讀這首詞時張煌言不過剛剛及冠,還是個不知世事的公子哥。
他當然沒有太多的感觸。
可當他二十年來經歷這許多後頓覺此詞字字是血淚。
前朝他最佩服的是嶽武穆、辛稼軒,本朝他最佩服的是於少保、盧建鬥。
這些都是不計個人得失一心憂國憂民的真丈夫,他張煌言自愧不如。
至於名利得失甚至是從龍之功,張煌言反倒是看的淡了。
當初他擁立魯王朱以海出任監國也是出於家國天下,而不是存了私心。
後來經歷唐魯之爭,紹武帝與永曆帝爭權等種種,他便意識到只有統一的大明才有可能振興。
如今唐王一系已絕,靖江王一系已滅,魯王也自去監國稱號。
大明只有一個皇帝,那就是永曆天子。
他與鄭成功皆是明臣,而不是某位親藩大王的臣子。
想清楚了這一點,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
“哈哈,蒼水,蒼水兄好訊息啊!”
正自凝思間張煌言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