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袖乾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7章 立身之本(第一更,求推薦票!),南明第一狠人,一袖乾坤,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來了。
當地一些與鄭氏交好的大名皆表示願意與明軍合作。
火器自不必說,糧食也好商量。
只要鄭成功能夠把一些大明和西洋的貨物運送到他們那裡售賣。
對此鄭成功自然不會拒絕。
無非是分出一小部分船隻行商罷了。
鄭家本來就是靠海商起家。這麼多年來也是奉行以商養戰的策略。
水師又不可能一直保持戰鬥的狀態,抽出時間來跑跑海上商路自然是再合適不過了。
對此張煌言頗有微詞。
他認為鄭成功此舉有礙於大明官軍的形象。
鄭成功卻是不以為意。
他辯解稱,士兵抽時間種地就是對的,抽時間經商就有礙形象?
這是歧視商人啊。
鄭成功並不認為經商有何不妥,也不覺得商人低人一等。
何況鄭成功調動的是自己的水師。
張煌言如果不願意可以不做,他不會強求。
張煌言見勸解不動鄭成功只得作罷,繼續忙於島上的農業大計。
他仿照明初制定的魚鱗圖冊,命人將勘測的全島輿圖劃分成一小片一小片的土地,分給百姓們。
這樣便有了戶籍的概念,每一戶都有了種植的土地。
張煌言決定把這一方法推廣到舟山全島。
百姓們只要有了土地,心便安定了下來。
至於在島上設立衙門的事情,張煌言認為也應該提上日程了。
畢竟不能一直靠他們這些人處理民務。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樣才能有效率可言。
只是遴選官員確實有些難度。
張煌言身邊的都是些行伍出身的人。
即便有些識文斷字的,也沒有任何為官的經驗。
就這麼貿然提拔,確是有些揠苗助長了。
為此張煌言提議在島上興文教辦科舉。
雖然比不了朝廷的科舉,但總歸是一種選拔的公平手段。
比之單純的任命,張煌言覺得有利於島上長期的發展。
對此鄭成功很是支援。
在內政方面,張煌言的天賦遠在鄭成功之上。
是以鄭成功也都會聽張煌言的。
鄭成功當年本就是南京國子監的監生,十分清楚文教的重要性。
其實最讓百姓牽掛的無外乎土地的文教。
有了這兩樣他們就能徹底的安心。
在與張煌言閒聊的時候,張煌言無意間提起了魯王。
如今魯王已經去了監國稱號,是位名副其實的閒散王爺,對朝廷沒有任何威脅。
事情過去這麼多年,鄭成功也把魯唐之爭看淡了。
張煌言提出接魯王來舟山,鄭成功沉默了一會也同意了。
再怎麼說魯王也是當初堅持抗清的為數不多的親藩大王。
雖然能力上有所欠缺,但確實能夠起到一個號召和鼓舞軍心的作用。
只是鄭成功有些擔心此舉會不會引得當今天子猜忌。
若是這樣,就不美了。
...
...
ps:求推薦票啊,各位兄弟們,新的一週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